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当记工员的知青
(2022-05-16 08:34:59)
网文“七十年代文”未描写过知青当记工员,其实这应该是当年知青最多的工作。
当记工员的知青
城市知青在农村担任记工员比较普遍,因为他们一般不会介入村里的宗派矛盾,社员们对他们比较放心,总认为知青早晚都是要离开的,因此顶多去讨好队干部,这是社员能够接受的。
上海知青小白合并到刘庄西队后不久,原先担任记工员的知青到另一个生产队去当队长,于是由小白接任。
小白特意设计了一张工分表,每半月公布一次。在每天的记工分本上,还注明当天是干什么农活,因此一旦有人提出疑问时,都能够及时解答。到后来,张贴出去的工分表也就没人去看了。
由于小白过于认真,曾与数人吵过,但越是跟小白吵过的人,他事后越是注意尽量公平、认真对待他,因此大家事后也没什么二话。
每年割麦时,生产队是按工作量计算工分的,而丈量割麦的数量,由记工员负责。这种工作最容易得罪人,因为所谓“丈量”不可能拉着皮尺,只不过是靠记工员的脚步。因此曾弄得好些人不高兴,但小白坚决不让步,顶多不干记工员就是了。队委会为此开会研究后声明支持小白,还提升他当副队长、队委,从此倒也无事了。
原先队里并不要求记工员像其他社员一样干活,但小白还是像刘庄西队干部一样下地干活,只是每天下午提前两小时收工,到几个干活的地段去记工分,以便保证当着每个社员的面记下他的工分。
小白当记工员后的另一点就是注意不与社员特别接近,保持“中立”。
刘庄村的外姓是姓沈,有六家。他们得知小白母亲也姓沈,就老是说这儿是你的姥娘家,因此总是想接近小白。
其中姓沈的一家,女儿出嫁,他家以此为由想请小白去吃饭。小白那天上午特意躲出去赶集,在集市上吃了午饭才回来。
除了过年过节,送一点家中寄来的月饼、罐头等给大队书记外,与其他队干部也尽量不作交往。
因此社员们比较信任小白。
后来队干部见小白的算盘水平很高,不但会“飞归”,还能“盲打”,因此后来还让小白参加年终决算,他们只负责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