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匆匆过客(下放干部)

(2022-05-15 07:58:18)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匆匆过客(下放干部)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形象归纳起来有几种

“寄养”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因此网文“七十年代文”对插队城市知青的描写比较单一了。

补充一些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从未描写过的“下放干部”情况。

匆匆过客(下放干部)

1971年各个公社分来一批下放干部,听说原来在安徽某劳改农场工作,属于公安系统。后来那个劳改农场解散了,他们就分到这儿。其中有不少上海人,有些是全家一起过来的。

其中有些人能量大,不久就到县里、公社、大队工作,不少人分管插队知青。

有一次上海知青小白到崔寨赶集卖黄豆,将一袋黄豆交给“牙行”后,自己站在一旁等着。

几位下放干部与几位上海知青也来赶集。

下放干部上海人老毛自恃以前干过公安工作,常吹牛说,自己只要一看就能够发现谁是小偷。当时他刚到集市,远远地瞄了一眼就说,那边那个戴眼镜的上海人肯定是“三只手”,大概想偷旁边老乡的钱,你们哪个过去看看?一位知青走近几步,看清是小白,赶紧回去对老毛说,那个上海人是小白,老实得很,不要瞎讲人家!知青们都笑了起来,老毛尴尬不堪。后来这个笑话都传到小白那儿。

庄分到一家下放干部,夫妻带着一子二女。妻子是江苏人,胖胖的,夏天常穿着短衫短裤坐在门外纳凉。老乡们看了很不习惯,因为当地妇女根本不穿短衫短裤,夏天天黑后在家里才会裸露上身。

那位女下放干部曾做过绝育手术,还喜欢将此情况告诉老乡,因此老乡们背后称呼她为“老劁子”(即牲口阉割)。

后来听说她与另一个下放干部有染,被她丈夫撞破。丈夫气得欲上吊自杀,妻子去拦阻,被一脚踢开,妻子气得任他上吊,自己坐在门外不管。幸亏二女儿放学回来发现了,丈夫才没有死成。夫妻俩吵了几天,经其他下放干部劝解,倒也和好了。

有一年小白返沪时,在临泉县工作的下放干部还帮小白开后门买了很多猪爪了,带回上海。

大约是1974年,这些下放干部全都离开了。

感想:对于农村来说,这些下放干部是比插队知青还时间短暂的“过客”;对于知青来说,唯一的好处是能够多了一条改善处境的渠道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