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农村关于女婿的怪风俗
(2022-05-11 08:37:34)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因此网文“七十年代文”对插队城市知青的描写比较单一了。
未见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网文“七十年代文”描写农村关于女婿的怪风俗。
农村关于女婿的怪风俗
农村风俗非常歧视赘婿。城市属于“陌生人社会”,在这方面好一些。
依上海知青看来,当地女婿与妻子娘家村民的关系也属一大怪:
一般女婿到妻子娘家,若没有妻子陪着,也得准备挨骂,还不能真的生气,而且很难对付,因为骂的人他不一定认得(近亲不会骂的),不知道是什么辈分,而骂的人也是不论辈分地乱骂,所以女婿只能拣些不伤人的话回骂:“尻你大舅”、“尻你哥”、“你嫂子个歪X”之类。其实大家都知道,这种场合骂的人中最起劲的是晚辈,因为他占便宜了;平辈也有,长辈是不会参与的。
大李村附近周小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妻子姓李),头童齿豁,步履艰难,眼花耳失聪,但遇到大李村的人,仍被不论哪一辈的人乱骂,只差动手了。他也只得乱还嘴。
这个奇怪的风俗在儒家传统观念中,不知有何说道?
当然闹得太过火也有因此而被骂恼的。
听说有一人过节提着“粿包子”(当地的点心)去妻子娘家走亲戚,到了地方与人对骂,对方骂不赢,上去几个小伙子把他抬起来,说是要把他“重新回炉”、“填到牛X里去”。那人不肯讨饶,小伙子们也不让步,直到那人的头碰到母牛屁股了,他真的发火,摔掉“粿包子”,赌咒再也不走这家亲戚了。
 
感想:歧视赘婿自秦朝以来就是“国策”。
关于女婿的怪风俗,应该是“闹洞房”的延续了。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