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1975年河南洪水

(2022-05-10 09:45:16)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1975年河南洪水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形象归纳起来有几种

“寄养”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因此网文“七十年代文”对插队城市知青的描写比较单一了。

补充一点1975年河南洪水的细节。

1975年河南洪水

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板桥水库垮坝,洪水推进到安徽西部,公社开会布置防洪的工作。

因为洪水到临泉县时水势并不大,主要问题是土坯墙被洪水浸泡后就会软化,房子将慢慢“坐”了下去,因此各生产队的任务是堆筑土台,搭好防雨棚,供大家躲避洪水,并堆放粮食等。

经过崔寨的公路上可以看到大队解放军不停地通过,带着冲锋舟、救生衣等设备。

天上可以看见直升机在盘旋,直升机飞到哪儿就说明那里的水情比较危险。后来听说有一位副总理视察险情乘坐的直升机,因为飞得较低,机翼打到电线而迫降下来,与中央失联了一段时间。

大李村先堆筑好避洪土台,搭好防雨棚,规定各家能够带上去的粮食,准备好煤油、锅灶等;再按上级布置,在各家屋旁绑扎木筏。各知青点也给准备了木筏。

知青点另两位知青刚听到洪水消息,立即逃回上海,只剩小白一人。

附近女知青点的一位姑娘,躲到在粮站工作的上海女知青那儿,准备洪水来了就爬到粮食垛上去。

另两位女知青将自己养的鸡都杀了,还准备一些干粮与药物。小白建议她们现在千万注意别吃坏肚子,干粮也以油炸食品为主(天热不容易坏)。

她们还担心乘坐木筏漂流时可能遇到坏人,希望小白住过去,跟她们一起。小白安慰她们说洪水情况还没有那么紧急,大李村与她们知青点也只隔了一条小河,等洪水过来了再过去也来得及。

公社又安排各生产队出劳力到防洪前线的生产队去帮忙筑坝,吃的自己带,烧柴由他们队负责,露宿在野外。小白特意带上自己的打气煤油炉,尽量不喝生水,防止拉肚子。

老乡们都无心生产,各人想着怎样加固房子,在墙根堆土拍实,据说洪水不太大时可以起一点作用。队里还安排人每天乘自行车赶到洪水前线观察,回来汇报。

离崔寨八里路的老集公社干部组织当地群众,并得到滑集、土陂公社等的暗中支持,违背上级关于在这一带行洪的命令,筑坝挡住沿界南河而下的洪水。最危急的时候,连门板、棉被、芦苇席都拿出来(因为土质关系,浪头大了,坝就会坍)。隔河被淹的公社曾企图派民兵偷偷用炸药炸坝,老集公社干部命令民兵持枪对峙。

还是临泉县书记说了一句,已经淹的地方就多泡几天,没有淹到的地方能保住一个生产队就保一个吧。

最终洪水在老集被挡住了,滑集公社、土陂公社等没有被淹。

上海的知青家属因为听到逃回上海知青的传言,都吓坏了,由于不通信息,只得到市政府打听。

事后公社招开抗洪祝捷大会,说这次洪水是因为天气预报的失误,预报驻马店板桥地区将发生干旱,台风不会到那儿。因此板桥地区的水库没有放空。

实际上台风却刮到河南驻马店板桥地区,雨势大到在屋里伸出空脸盆,立即收回,脸盆已经满了。板桥地区蓄满水的水库接连垮垻,有的地方被洪水冲走土层,露出底下的岩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