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1976年唐山地震
(2022-05-10 09:46:44)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1976年唐山地震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的下乡城市知青形象归纳起来有几种: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因此网文“七十年代文”对插队城市知青的描写比较单一了。
1976年唐山大地震,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网文“七十年代文”较少描写对当地的影响。尤其是号称“编年史”的《平凡的世界》,也略去了那段历史。
1976年唐山地震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当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后,大家都惊呆了。不久公社布置下来,各大队晚上由民兵值班,有险情就鸣枪报警。
临泉县一位干部当时正好出差在唐山,他幸免于难后回来告诉大家,1975年海城地震预报成功后,在唐山大地震前当地已经多次发出预警,但是都没有立即发生地震,当地人因为多次躲地震不果而疲沓了,不愿意再露宿野外。而这位干部那天感觉天气太闷热、感觉很不正常,他听了地震预报,拿着旅馆的席子,在离相当于旅馆房子高度以外的人行道上露宿,结果幸运地躲过灾难,并赶在救灾军队封锁现场前逃出唐山,否则就会被堵在那儿了。
1975年上调工矿企业的一位知青后来给大队书记来信说,他女友是唐山人,唐山大地震的第一波地震波纵波袭来时,那位唐山姑娘的家位于波谷,未立即倒塌,因此她全家在第二波地震波纵波袭来前逃了出来,只有唐山姑娘自己的手臂骨折。
知青点一位上海知青继1975年洪水期间回上海,又一次回上海去了。
上级要求大家都住宿在抗震棚里。
农村的抗震棚基本上是将大床搬到院子里,上面用竹竿绑成半圆形的架子,蒙上苇席与塑料布(就是抗洪防雨棚的塑料布,过后分给社员了),两头也用塑料布蒙上,大家晚上就睡在室外,白天照常干活。
知青小白晚上带着自己的箱子睡在“抗震床”上,白天还是将箱子搬回屋里。
直到10月底天凉了,地震警报也终于解除了,大家才恢复正常生活。
感想:唐山地震并非没有预警,只是地震发动时间不可能准确,因此大家疲沓了。
关于位于地震波纵波波谷的房屋,不会立即倒塌这一点,未见他人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