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知青生活的“小发明”
(2022-05-08 09:12:02)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因此网文“七十年代文”对插队城市知青的描写比较单一了。
这位知青家庭下乡前的准备工作,未见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网文“七十年代文”描写过。
知青生活的“小发明”
为了尽量开发、利用手头的资源,但又不太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上海知青小白当年有着一些自己独有的小发明。
下乡后前一年多的知青屋才两间,挤了三个人。小白想出主意,在土坯墙上钉几根小木楔,上面绑上麻秸,成为搁架,可以放杯碗等。还在自己床头与床里的墙上钉两排大搁架,放各种杂物与装书的纸板箱。
刚下乡时,生产队将一盏马灯借给知青用,后来换成一盏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不久玻璃灯罩炸了,无人提出掏钱买灯罩(他们三人始终没有达成每月个人出多少钱的协议),而且知青小于经常一个人占住煤油灯不放。
于是小白干脆找了个小瓶子做成油灯,盖子上钻洞穿灯芯,又用自己带来的老虎钳与粗铁丝,做成一个三棱锥式的灯架,用细铁丝扎住瓶颈,固定在灯架顶部的环上,成为油灯能够转动的活动灯架。这样一来端油灯时可以抓灯架,避免手上沾煤油,还可以转90度,将油灯挂在墙上的钉子上。
有些老乡看了很惊奇,找了些瓶子与铁丝,请小白做活动灯架。
下乡时小白还带了补袜子的模板,也学会了补袜子。小白还自己补衣裤。
第一年回沪时,小白在上海中央商场买来了补鞋的胶水、锥子、碎皮,在乡下自己补解放鞋面,直到鞋底磨穿为止。
每年5月直到10月,小白一直穿塑料凉鞋,凉鞋帮子很容易开裂,小白就剪下坏凉鞋的塑料皮,用小刀在油灯上烧热,修补凉鞋帮子裂缝。
小白还去上海劳保用品商店买来垫肩,挑担于拉车时用来保护上衣。
感想:这些知青日常生活的细节,是知青文学与知青博客中极少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