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linbai08
linbai08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27
  • 关注人气:1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格局不高的知青党员

(2022-05-05 09:01:13)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格局不高的知青党员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形象归纳起来有几种

“寄养”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虽然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但他们的描写基本上符合那些青年的真实形象,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下乡城市知青的本质:农村的“路人”,他们也确实不可能为农村带去工业化的力量。

不过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的形象比较单调,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尤其是没有知青党员的形象。原因还是网文作者收集的素材有限,只能凭印象写作。

这儿补充一些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知青网文中看到知青党员情况。

格局不高的知青党员

上海籍女知青徐某,出身地主(父亲被镇压),党员,大队团委书记

有一次,上海知青们在大队部聚会,大家闲聊的内容是招生、招工、各人的服装等之类的家长里短。男知青还指着徐某等三位女知青的裤子评论,这条裤子臀部包得太紧、那条裤子的裆太长。另外那条裤子的腹部不太服帖,等等。

徐某等三位女知青坐在一条板凳上,边聊天边摇晃板凳。突然板凳断了,三人摔倒在地上,大家吃惊之下赶紧扶起她们。

一个男知青合计了一下,说,她们中一位女知青有一百四十多斤,另两位都有一百二十多斤,她们三个人加起来有将近四百斤呢:难怪板凳腿吃不消了!众人听了大笑。

1973年底知青户调整合并时,上级拨下来一笔购粮指标与专款,补贴知青。团委书记徐某假说自己分到的粮食不够吃,侵吞了外大队调整过来的三位上海知青的粮款

那三位知青从别的知青处得知原由后,带头找到大队书记告状,揭穿徐某的算计:她们的粮食放在原先的生产队里,托人卖掉,却说没有粮食;上级拨下来的这批粮食实际上有专款支付,不用自己掏钱,因此徐某她们想多吞。

大队书记其实事先并不知道有购粮专款,因此对徐某的做法没有放在心上。后来这笔粮款到底还是平分下去了。

件事情得罪了徐某

不久,徐某让别人在知青中传谣,说其中一位外来的知青在中学里写反动日记,被定为“反动学生”,记入档案。

这种谣言传到公社、大队干部耳中,大队书记听到后特意来问这位外来知青外来知青辩解说,第一,知青档案在先知青办,别的知青根本就看不到知青的档案,因此显然是造谣;第二,自己根本就没有记过日记,也从来不参与政治,在上海的中学里也从来没有被定为“反动学生”。

这位外来知青知道这种辩解不可能起作用,也不可能请公社知青办干部查阅自己的档案,为自己辟谣。于是急忙=直接分别写信到县知青办,与阜阳专区知青办,请他们出面为辟谣。后来上级知青办下文到公社知青办。于是这个谣言在这位外来知青的强力反击下,烟消云散。但是也从此与徐某一伙结下了死仇。

1975年徐某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到临泉师范,毕业后回到公社中学。

 

感想:徐某通过自己的努力,抓到一手好牌,但是由于她个人的格局太小,只会在自己中学同学的圈子里“蝇营狗苟”,最终打成了“屁胡”。

现在想来,无产阶级大革命时期需要各级领袖,而当年的知识分子多出身中上层阶级,因此共产党的领袖多属于“背叛家庭出身”者。

由此可见,在非大革命时期,所谓“背叛反动家庭出身”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缺少“时代需求”。

这些“背叛反动家庭出身”的知青,只不过是将家族中唯一的“优质政治资源”榨干,获取最大利益而已。其间不乏家长与个人“冷静”的算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