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对返乡上海知青“敲横档”
(2022-04-28 09:48:50)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虽然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但他们的描写基本上符合那些青年的真实形象,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下乡城市知青的本质:农村的“路人”,他们也确实不可能为农村带去工业化的力量。
不过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的形象比较单调,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原因还是网文作者收集的素材有限,只能凭印象写作。
这儿补充一些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知青网文中看到知青“混混”情况。
对返乡上海知青“敲横档”
从1970年淮北上海知青返乡起到1971年,有不少“上海知青混混”在蚌埠、阜阳、阜南、临泉等地的汽车站拦住上海知青。“敲横档”。
那些“上海知青混混”一般是将上海知青引诱或威逼到车站外,套出刮刀,把他们钱财摸掏空。若有人不肯出外,就打他。旁边的本地人因不明就里,又听不懂上海话,一般不管闲事。
若得到空挡,“上海知青混混”还会就将上海知青携带的行李全部拎走。
那些“上海知青混混”敲诈到钱物后,就在饭店里大吃大喝。
到1971年闹大了,当地公安共按局派敬查去车站抓人。
有一伙“上海知青混混”居然反抗,其中一人用冲锋斧砍在敬查的肩上,敬查开墙打中那人的大腿,其余人一哄而散。
此后就没有这类现象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