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河南知青“路匪”
(2022-04-28 09:41:30)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河南知青“路匪”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的下乡城市知青形象归纳起来有几种:
“寄养”在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虽然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但他们的描写基本上符合那些青年的真实形象,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下乡城市知青的本质:农村的“路人”,他们也确实不可能为农村带去工业化的力量。
不过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的形象比较单调,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原因还是网文作者收集的素材有限,只能凭印象写作。
这儿补充一些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知青网文中看到知青“混混”情况。
河南知青“路匪”
1969年下乡不久,大队书记告诫知青们,郑州知青下放在河南某农场,其中有一些高干子弟,有几个还带了手枪去的。
前一段时间,那些郑州高干子弟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处的某集市拦截长途汽车,打乘客、抢钱物,见到年轻漂亮的女人就拉到一边,弄得那一段路无人敢走。
公安局出动警察到农场抓了几个带头的郑州知青,关进某市的监狱,农场的郑州知青居然纠集了几百知青到某市大闹,砸了不少商店,还要冲击监狱抢人。公安局长下令架起机枪,谁冲击监狱大门就格杀勿论,这才压住了闹事的郑州知青。
后来地区出动部队包围该农场,才把闹事知青的带头人全抓了起来。
传说某郑州高干子弟拦路抢劫时,恰巧遇到他父亲(军人)坐着小汽车过路,那郑州高干子弟没有看清楚,居然掏出手枪拦车,他父亲气得抓过警卫员的手枪打倒自己儿子。事情闹大了,这才出动部队抓人的。
感想:这个故事从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中出现,也许是读书少,见识寡吧。
“青春无悔”、“知青受苦”等套路全都套不上,或许这就是知青文学关于这点失声的原因,因为不合大作家们胃口。
又如曾在黑龙江兵团呆过的知青说,到兵团的后期,大家的情绪都很烦躁,有哭泣的,有借酒耍酒疯骂人的;知青们打架成风,有“男女单打”的,有“男女双打”的,还有“男女混合双打”的。甚至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有头头收了礼物答应让知青回去,过后不认账,被知青暗中活埋了。
这一类兵团知青的“暗黑”故事,尤其是骇人听闻的“活埋头头”,绝不可能不被破案,也绝不可能只有极少数知青知道,但是却从未在描写兵团知青生涯的小说与博客中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