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知青“混混”拦路敲诈

(2022-04-27 10:21:03)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知青形象补——知青“混混”拦路敲诈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形象归纳起来有几种

“寄养”农村的下乡城市青年,尤其是女知青

七七年高考后的“范进”与“陈世美”

下乡城市知青基本都不带“金手指”网文中的“金手指”都给予重生或穿越的农村青年

虽然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下乡城市知青,但他们的描写基本上符合那些青年的真实形象,因为他们准确地把握住了下乡城市知青的本质:农村的“路人”,他们也确实不可能为农村带去工业化的力量。

不过网文“七十年代文”中下乡城市知青的形象比较单调,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原因还是网文作者收集的素材有限,只能凭印象写作。

这儿补充一些未在知青小说、知青博客与知青网文中看到知青“混混”情况。

知青“混混”拦路敲诈

1969年刚下乡不久,上海知青小李陪着小刘邮电所取他家中寄来的十元钱。

在那儿取钱时,被坐在旁边的一个上海知青看见了,当时小李感觉那家伙的神情不对,因为很少有单个知青闲坐在邮电所,既不办事也不与工作人员聊天。

俩人出来后,小李有意落在后面。当路过一个茶摊时,几个坐在那儿的上海知青站起来拦住小刘,小李一看情况不妙,立即钻进旁边的露天厕所,把随身带的钱包塞到卫生裤的裤腿里后,才走出来。

只见小刘被六个知青围住,带头的家伙说:“兄弟是‘江东小黑皮’,今朝几个人一道出来白相,现在肚皮饿了,侬看哪能?”其中有一人故意玩弄着手中的三角刮刀。小刘见势头不妙,只得拿出刚取来的两张五元钱说:“我还是刚刚拿到的十只大洋,大家南北开,好伐?”那批家伙笑了一声说:“上路。”拿过五元钱就走,也没有找小李的事。

小刘回家后将此事告诉知青小张小张找到他的邻居知青“混混”小黄他们,小黄等人找到那批家伙中为头的“大毛”(塘桥中学的,并不是江东中学的“小黑皮”,当时他们说谎了),要他吐出来。“大毛”手头没有这么多钱,于是又在集上敲诈了另一个上海知青,还给小刘。

小刘则拿了这笔钱请小黄等在集上饭店吃饭,其实要回来的那五元钱也就花完了。

感想:这是上海知青小李亲历的唯一一次“敲横档”,下乡第二年就基本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了。

其实知青“混混”只存在1969~1970年,当时知青下乡运动刚开始,各种政策还不完善,农村干部与乡亲还不知道如何对待这些外乡知青。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由于解放后的各项政治运动,“上山下乡”时期的农村宗族势力正处于最弱的阶段,否则当地农民分分钟教这些知青“混混”如何做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