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农村人形象补——单干户

(2022-04-24 10:09:38)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农村人形象补——单干户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有不少农民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原因还是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

文化大GM时代人民公社时代的单干户

无论是当年一般人的感受,还是1978年后的知青文学、知青博客文章,甚至网络文学,都没有谈到人民公社制度下的“单干户”。

安徽临泉县某村老梁,是梁家村当时辈分最高的人,十多岁,说话走路都是慢慢悠悠的。老梁的前妻与长子都在梁家村,长子已经四十多岁了。

老梁的第二个妻当时才四十来岁,是从外面带回来的。他俩有二女一子。

老梁会不少手艺:石匠、打铁、编织、打猎等,家中有两杆土枪。他每年农忙季节回家收割、种植庄稼,其余时间经常在外面“混”。

老梁说,土枪是燧发枪,打出去的是铁砂。为了防止炸膛伤人,因此打枪时跟步枪不同,而是双手伸直横端着土枪,扳机远离自己的脸部开火。

老梁出身贫下中农,土改、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化时期都是积极分子。“三年困难”时期后,1961“土地到户三自一包”,于是他就开始单干。

由于老梁人口多、地少、劳力又弱,他自己还常年在外,因此反“土地到户三自一包”时,梁家村生产队不愿要他,于是就一直单干下来了。

老梁单干后不用交公粮,没有各种票证,但他也并不在乎,因为有黑市。他的庄稼完全靠天吃饭,长得比别人差,但他每次出外回来都能带回一些钱,几个孩子还不到考虑结婚的时候,因此还能度日。

老梁上过私塾,见多识广,知道很多当时各地的情况。

后来听说周围还有几户单干户,都是这类缺劳力、土地少、但又有其他经济来源的人。正因为这样,反“土地到户三自一包”后重新组队时,无人愿意要他们,因此成为“漏网之鱼”。

其实当地公社、大队干部都知道这些单干户的情况,由于上述情况,也都不放在心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