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农村干部形象补——种子迷

(2022-04-25 09:00:07)

网络文学“七十年代文”农村干部形象补——种子迷

网文“七十年代文”中有不少农村干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远不如农村小说,原因还是几乎全体网文作者都没有真正接触过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干部。

文化大GM人民公社时代安徽阜南县种子迷吴同林

阜南县吴庄种子迷吴同林,高中毕业,1970年时约四十左右。最早是在自己的自留地里采用选种的方法,花了十年功夫,选育出高产的绿豆、芝麻、黄豆良种:绿豆良种最高亩产八百九十斤;芝麻良种亩产二百多斤,出油率比一般芝麻高百分之二十左右;黄豆良种亩产三、四百斤。被中央要去,在广交会上展出。

吴同林独自育种的那十年,历尽了各种苦楚,阅尽了人间冷暖。因为刚开始时在自留地种下多种庄稼后选种,产量很低,还大幅度地影响自己在生产队的劳动投入,两个儿子患脑炎无钱及时治疗,因后遗症而下肢瘫痪,几乎闹到离婚。当时人称“疯子”。

吴同林成功后,旁边两个生产队合并进来,成立“友谊生产队”,吴同林任队长。全队的土地基本上全部生产良种,由阜阳专区一律收购,并拨给口粮。

“友谊生产队”里种植的良种除“友谊号”外,都是各科研机构拿来进行研究与试种的。有杂交高粱、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小麦等。还有小麦不育系,1970年时尚未能传代。

还有十多亩地采用辐射育种,种子由中央科研机构提供。另有科研项目是:赤眼蜂、杀螟杆菌、“五四二四”菌肥、“九二零”赤霉素,以及大白猪良种等。

其实绿豆、芝麻、黄豆以外的良种培育以及各种科研项目,都早已脱离了吴同林的掌控范围。

安徽省第二把手与农林局长一起到“友谊生产队”蹲点,专派一位医生治好了吴同林二个下肢瘫痪的儿子。

文革后,吴同林的情况就不清楚了。但百度上找不到他的名字,看来吴同林的良种培育没有后续发展,应该是“人亡政息”了。

附:地情方志> 安徽省> 阜阳市> 阜南县志>  第四章  农业>   种植业

六、 种子改良

2、大豆种

70年代引进济南2号、徐州424、徐豆1号、徐豆2号、苔选—23、蒙城大豆、鸡腰豆等,同时推广本县农民育种员吴同林选育的友谊2号。70年代后期以友谊2号为当家品种,播种面积占大豆总面积的70%以上。80年代开始引种高产大粒黄豆科技4号、诱变号、阜豆335、阜豆244、阜豆250、跃进5号、豫豆1号、3号。1984年跃进1号占大豆总面积的70%。

 

感想:吴同林终究是底蕴不足,没能进化成米丘林”,连“初级版袁隆平”都不够格。而且当年吴同林实际上已经被各种势力“绑架”“抬轿子”,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实在是剩下不多了。

当年吴同林实际上已经被“架上神坛”,因为他被“榨干”了:

吴同林选育出来的良种中,绿豆不是主粮;芝麻油不是主要食用油;黄豆的选种方向是产量而不是含油率,因此1984年就被跃进1号占大豆取代。再后来更是被美国转基因大豆打得落花流水。

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这个种子队失去了吴同林良种的“溢价”,应该也垮了,因为吴同林的知识积累绝对达不到米丘林、袁隆平的水准,因此肯定保不住他的心血。大批研究机构与人员以及资金的撤出,将给这个种子队带来灭顶之灾。

良种的选育,需要知识、资金与时间,从1970年到包产到户,只有短短十年,吴同林缺少知识、时间与精力,重新选育出一批良种,并作为个人的秘密武器,因此他很难避免“飞鸟尽良弓藏”的结局。因为他以往选育的良种已经公开,又不像杂交水稻那样,掌握有不育系、恢复系;再没有政治力量的庇护,被“盗版”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