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2020-02-18 15:12:59)
标签:

历史

清乾隆时的《京师全图》地图上,在当今“中国儿童中心”和“中央纪委”的所在地,标注了两座王府,分别是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按照当下的地图,两座王府南邻“平安里西大街”,东携“育幼胡同”,西带“西直门南小街”,北靠“官园公园”,占地面积约125000米。只是现在已看不到当年王爷们居住时的遗迹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要严惩义和拳祸首,慈禧为避免洋人将她作为祸首惩治,连忙把端亲王府的最后一位主人载漪指为祸首,当了她的替罪羊。为此八国联军一把大火,烧了端亲王府里的拳坛,同时两座王府皆尽起火,大火烧尽了王府二百年的金钉红门、金玉牙床。

《京师全图》标注,两座王府分为西官园一座,东官园一座,中间有一条王府夹道将两座王府分开。依据封王的时间推测,西官园的王府约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建成,东官园的王府,约在雍正六年(1726年)建成。自西官园王府建成至1900年烧毁,两座王府在城西屹立了约二百年。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西官园王府自第一代王爷,康熙帝三皇子允祉起,至最后一代王府主人奉恩镇国公毓亨止,前后历九代,计二百零二年。顺治帝进京是1644年,溥仪退位是1912年,计二百六十八年。西官园王府基本与大清王朝相始终。

东官园王府自第一代王爷,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礼起,至最后一代王府主人端亲王载漪止,王府历五代主人,计一百七十四年。

两座王府现已成为中央单位的办公地点,遗迹全无,但东官园王府主人的王陵墓地尚有遗迹两处。

第一处在石景山区西山枫林小区内,嘉庆帝四子瑞亲王绵忻葬于此。该陵墓在民国二十二年秋被盗,随葬品尽失。据传盗墓贼发现墓穴为水所灌。1946年,绵忻继孙贝勒载洵之子溥佻将陵墓内建筑拆卖,陵区里二尺多粗的古树砍伐殆尽,卖给了西四牌楼的宋计木厂,折钱为生。王子王孙破落到这等田地,正应了"水浇葬,必定丧"的说法。

第二处在海淀区四季青乡闵庄路和西五环交叉路口的东南方左近。是嘉庆帝孙瑞郡王奕誌的陵墓。传说瑞郡王奕誌死后无头,是以金铸头下葬的,因此陵墓多次被盗,现陵墓内只有一通石碑标示着这里曾是王陵的所在。现360公交车有一站,站名就叫“瑞王坟”。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另,瑞郡王府的最后面一位王爷载漪,封号为端郡王(1950年《北京市街道详图》上标注的王府东侧胡同名称还是“端王府夹道”)。瑞郡王为什么改封端郡王,传闻光绪二十年在封为瑞郡王时,圣旨将瑞郡王错写成了“端郡王”,自此瑞王府改为端王府。这一说法可信度不高,须查到当年的“圣旨”为据。

王府的所在,地脉尊贵,一旦闲置,要么皇亲贵戚使用,要么品级相当的官府使用,要么贫苦百姓群居,大多相安无事。皇亲贵戚或相当品级官府或相当级别研究机构使用,一般都是皇帝或当今中央政府有令,原王爷幽魂理当认允,所以无事。贫苦百姓群居,王爷理当爱民如子,与其王道相合,亦无事。除此之外的人或机构使用,则人不安、业不遂事常发。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慎郡王府和果亲王府——清王府觅迹(四)

附文:官园两座王府之前后主人

一、西官园王府

1、第一位主人——康熙帝的三皇子允祉。

允祉,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为诚郡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为诚亲王。诚亲王虽未直接争夺皇位,但其与太子允礽交好,为此遭到陷害(可查“镶蓝旗光棍孟光祖事件”)。雍正帝继位后,先命允祉去清东陵的康熙帝景陵守陵,而后将其世子弘晟革爵,沦为闲散宗室。雍正六年又将其降为郡王。雍正八年二月恢复亲王爵位,雍正八年五月再被革去亲王爵位,并禁锢于景山永安亭(未查到永安亭所在)。雍正十年,允祉郁郁而终,享年五十六岁。

允祉被革去亲王爵后,亲王府不能再住。据有限资料记载,其搬到了新街口东街路北其子的居所。清朝有爵位的爷,爵位在,朝廷依爵位颁给住所,爵位革去,爵位降低或成为闲散宗室者,没有皇帝特旨,必须搬出王府,原王府朝廷将另行颁赐他人居住,很有当代社会官邸制度的意味。

2、第二位主人——康熙帝的二十一皇子允禧。

《清史稿》载“慎靖郡王允禧,圣祖第二十一子。……雍正……十三年十一月,高宗(乾隆帝)即位,进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五月,薨,予谥。”雍正帝很是喜爱这位皇弟,命其办理镶红旗满洲都统事务、任正黄旗汉军都统。其虽是郡王爵位,但颁赐西官园亲王府予以居住,可见雍正帝对其之嘉赏。乾隆时奉命在内廷行走、监管正白旗满洲都统事务、充玉牒馆总裁。《京师全图》地图上标注的正是慎郡王府。

3、第三位主人——乾隆帝六皇子永瑢。

慎郡王允祉没有子嗣,其薨逝后,乾隆帝下旨:六皇子永瑢嗣其后。乾隆五十四年晋封永瑢为质亲王。质亲王于乾隆五十五年薨逝,年四十八岁。

4、第四位主人——嘉庆帝五皇子。

质亲王薨逝后,其五子绵庆降袭郡王,仍居西官园王府,是为质郡王。《清史稿》载“绵庆自幼聪颖”,然天不假年,绵庆二十六岁即薨逝了。另,绵庆的福晋是和珅弟弟和琳的女儿。

5、第五位主人——绵庆之子奕绮。

质郡王绵庆薨逝后,其子奕绮继承其爵位,由于质郡王不属于世袭,奕绮的爵位降等至贝勒,仍然居住在西官园王府内。道光十九年九月(1839年)奕绮被废去贝勒爵位,三年后(1842年)去世,虚龄四十一岁,朝廷追复他贝勒爵位。

6、第六、七、八、九位主人——载钢、溥泰、溥龄、毓亨。

奕绮无子,死后由养子载钢(载字辈是光绪帝的同辈)袭位,爵位递降为贝子。

载钢之后,其长子溥泰封爵奉恩镇国公,成为王府第七代主人。

溥泰之后,其二弟溥龄封爵奉恩镇国公,成为王府第八代主人。

溥龄之后,其长子毓亨封爵奉恩镇国公,成为王府第九代主人。

毓亨袭爵三年后,八国联军一把大火,将王府烧尽,此后毓亨一家搬到了西四牌楼附近居住。1921年为生活所迫,搬到河北涞水依靠原护卫章京曹景和生活,1923年病逝,无子嗣。二百年质亲王王府的人和事至此灰飞烟灭矣!

二、东官园王府

1、第一位主人——康熙帝第十七子允礼

雍正元年二十六岁的允礼封为果郡王,雍正六年晋封为果亲王。允礼颇受雍正帝赏识和信任,先后命其任理藩院事,授宗令,管工部、户部,送达赖喇嘛还藏,巡阅驻防及绿营官兵,办理苗疆事务处。雍正病危,受遗诏辅政。乾隆即位,命总理事务,解宗令,管刑部。免宴见叩拜,食亲王双俸。乾隆三年薨逝。

2、第二位主人——雍正帝第六子弘瞻

果亲王允礼无子,薨逝后乾隆以其弟弘瞻嗣袭果亲王王位,降等为果郡王。乾隆继位时弘瞻四岁,乾隆很是喜爱这位小弟,安排最好的师傅教育他。弘瞻虽学有所成,但其为人吝啬且贪婪,乾隆二十八年圆明园大火,弘瞻到的很晚,且无焦色,反而谈笑,乾隆逐渐不喜。此后罢其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造办处事务等一切差事,降为贝勒,搬出王府。两年后弘瞻郁郁而终。

3、第三位主人——嘉庆帝第四子绵忻

嘉庆帝第四子绵忻,在嘉庆二十四年封瑞亲王。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逝。

4、第四位主人——瑞亲王子奕誌

道光八年瑞亲王薨逝时,奕誌刚刚周岁,道光帝命奕誌降等袭瑞郡王,予以半俸。道光三十年奕志薨逝。无子。咸丰帝赐其母瑞亲王福晋,给郡王半俸。咸丰三年,福晋薨逝,再赐瑞郡王奕誌福晋郡王半俸。

5、第五位主人——惇亲王第二子载漪

瑞郡王奕誌的福晋逝后,咸丰帝命其弟惇亲王奕誴将其子载漪过继给瑞亲王绵忻为孙,袭贝勒爵。光绪十五年载漪加郡王衔,光绪十九年,授御前大臣,光绪二十年封瑞郡王,其妻为慈禧太后侄女。传说光绪二十年在封为瑞郡王时,圣旨将瑞郡王错写成了“端”郡王,自此瑞王府改为端王府。(1950年的《北京市街道详图》上标注的王府东侧胡同名称即是“端王府夹道”)载漪是义和拳运动祸首之一,其大力鼓动慈禧支持义和拳,并在王府内设立拳坛。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后,到端王府一把火烧了拳坛,烧了端王府,西官园的王府连带着一并毁于大火。

载漪跟着慈禧狼狈西狩逃去了西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要求惩治义和拳祸首,本来矛头指向慈禧,慈禧设法将载漪推出,说是祸害洋人都是载漪所为,最后慈禧将其流放新疆以取悦洋人,得知洋人不再追究她之后,威严的回銮北京了。

辛亥革命后载漪穷困潦倒,回到了北京,靠袁世凯每月二百洋接济,袁世凯倒台后,靠北京的亲戚过日子。1922年死于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