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寿皇殿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最初寿皇殿建在了景山的东北角。乾隆十四年(1749)时乾隆帝下旨,寿皇殿移建至中轴线上。对就这一移建,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郭超先生在其著作《北京中轴线变迁研究》一书中指出:“乾隆朝对明北京中轴线主要建筑进行的修葺、重建和规划,则是比较失败的:……在中轴线上规划修建寿皇殿,破坏了‘天衢’的风水。”
根据清宫典制,历代皇帝崩逝后,其生前的画像以及其后妃的画像、用过的玺印以及珍爱的文玩器物,一部分随葬陵寝,其余都置于寿皇殿供奉。乾隆帝享年最久,在位时间也最长,所以寿皇殿中以他的遗存最多。有史料记载,乾隆帝曾307次来此亲祭,光绪帝来此祭祀的次数最多,达到了421次,宣统帝虽然在位3年,也11次到此亲祭。清朝入关后第一位崩逝的皇帝顺治的梓宫就暂安在寿皇殿,火化仪式也是在此举行的。
寿皇殿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到了洗劫。法军少将司令弗雷将寿皇殿的部分帝后画像、文玩掠回法国,之后出售了若干。2015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拍“大雅雍容——清代后妃肖像”专场所拍乾隆帝皇贵妃之《纯惠皇贵妃朝服像》,既是其所掠文物之一。《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以1.374亿港元拍出。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1月1日北京市少年宫在寿皇殿成立,直至2018年11月22日少年宫才彻底搬出。寿皇殿内有不少北京老年人儿童时期的成长记忆。少年宫时期,寿皇殿与时代融为了一体,殿堂成了教室、礼堂、排演场等。最具时代特色的是左右的碑亭:右碑亭改叫“刘胡兰亭”,左碑亭改叫“雷锋亭”。
关于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郭超先生所说,乾隆帝“在中轴线规划修建寿皇殿,破坏了‘天衢’的风水”,未找到有关解释的材料。猜测是不是以钟鼓楼为起点向南,中轴线的直线之上不宜起阴宅和为祖先操办供养事宜。清朝也的确是从乾隆爷这一代盛而衰。是不是就是因为乾隆爷坏了天衢的风水,清朝由此而走了下坡,真是未可知!
那么明朝修建的寿皇殿是不是也坏了明朝的风水呢?据现存于寿皇殿的《重建寿皇殿碑记》载,明朝寿皇殿的用途与清朝不同,寿皇殿乃皇帝“游幸之地”。位置也不在中轴线的直线之上,而在景山东北角,但修建寿皇殿也的确不是明朝的好兆头。明朝自张居正仙逝(1582年),万历帝对其清算并怠政始,中兴止步。二十年后(1602年)万历帝建了寿皇殿,此时大明已是朝政日非,江河日下了。自建寿皇殿,至崇祯帝吊死在景山(1644年4月25日),明朝在经历了万历帝的儿子——泰昌帝朱常洛——和两个孙子——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即灭亡了。正应了当年刘伯温说给朱元璋的谶语。当年朱元璋将刘伯温召到奉天殿,询问道:“伯温,你知未来,帮朕看看,大明江山能传多少世。”
刘伯温奏道:“此乃陛下家事,老臣不宜说。”朱元璋一定要他说,刘伯温无奈之下说道:“回陛下,臣奏四字——万子万孙。”朱元璋大喜。殊不知刘伯温所说的大明江山传至万子万孙,乃是传到万历帝的儿子和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