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幅画取材于苏轼著名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1083年)的一个夜晚,被贬四年的苏轼,与同是沦落之人的好友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并写下《记承天寺夜游》短文。文章以精炼的语言对寺中的夜景做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反映了作者当年生活的片段,全文:
元丰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夜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被贬黄州,使他有闲得以在半夜前来观赏夜景。,这一方面反映了苏轼仕途受挫的失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苏轼超然、洒脱的处世态度。身处沦落之人的他丝毫没有发出怨天尤人的悲叹,反倒深深的被美好夜景所吸引,庆幸自己有幸能观赏到这难得的人间美景。这种宠辱不惊,豁达开朗的精神境界,显示出苏轼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