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皆大欢喜——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一百一十二

(2016-04-16 15:03:39)
标签:

杂谈

这幅彩画是清代画家陆鹏根据弥勒佛的故事创作的。大约在五代时,江浙一带的寺院中开始出现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塑像。这个佛像是按照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形象塑造的。据《宋高僧传》记载,契此是五代时期明州(宁波)人,他经常手持锡杖,杖上挂一布袋,被称为”布袋和尚”。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契此坐化于明州岳林寺,并留下一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后人认为他就是弥勒转世,建塔供养。

相传大肚弥勒的那个布袋叫做人种袋,专门用来收妖装魔。弥勒曾用人种袋收了六个小妖,这些小妖一有机会,就跑到人间作怪。所以弥勒长把他们装在布袋里随身携带,不让随意乱跑。小妖们总是设法跑出来玩耍,又总是被弥勒佛乐呵呵地重新捉回袋中,被人们称作皆大欢喜或六子闹弥勒,这一故事是画工们常画的喜庆题材。以下诗偈描绘了弥勒佛皆大欢喜的形象: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imag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