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亚大陆桥 六张接片 点击可以看大图)
记得在发土耳其第一篇——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照片时提过,带了一本奥尔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的书,书里面的老照片让我痴迷,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但真正给予我的时间只有一天,不到十二小时。
2、上面两张照片是我从书上拍的,下边左下是在大巴车上拍的老城墙的一隅,右下是蓝色清真寺

七点半从郊外的饭店出发,到达那里时已经是九点半了,第一站去的是蓝色清真寺
3、蓝色清真寺大门外

4、蓝色清真寺富丽堂皇的大顶

5、中间是禁止游人进入的

6、环形大灯和窗户很吸引我

紧接着去了老皇宫
7、进入老皇宫前的这个建筑在阳光的照耀下太迷人了

8、时间太匆忙,我无法找到更合适的机位

9、老皇宫门口的警卫

10、皇宫里这样的建筑一座接一座

11、金色的门,蓝色的瓷砖,还有那穆斯林文字都诉说着历史

12、你能想象这是个图书馆吗

13、从老皇宫望向博斯普鲁斯海湾

14、坐着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恍惚隔世的感觉

从老皇宫出来后,大家去吃饭,我又独自一人去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照片在这里),顺路拍了几张街景
15、圣索菲亚大教堂

16、旁边的唤拜塔应该是后加的

17、好羡慕他们可以悠哉游哉地闲逛

18、到处都是老建筑,让人目不暇接

19、看到这样的美味,真让人动心,可惜我没有时间享用

中午饭后,我们去游览了博斯普鲁斯海湾,可惜只有匆匆一个半小时,两岸的风光不错
20、欧亚大陆桥的亚洲一边
下午四点,大家在大巴扎购物时,我又去了苏莱曼尼亚清真寺。
21、在苏莱曼尼亚清真寺门口(左上和右下是净身的水龙头,右上是刚从寺里礼拜完的老人,中间是从这边望过去的蓝色清真寺,左下是等待参拜的妇女)

22、礼拜结束后,迟迟不肯离去的人

23、我想他应该也是第一次来吧,拿个手机再不停地拍照

24、好奇的孩子和休息的大叔

25、坐在上面留个影

26、上面两张是一个迟迟不肯离去的外国人,中间是匆匆赶到的礼拜人,下边是角落里的礼拜人(穆斯林礼拜不拘形式,只要是麦加的方向就行)

27、它的规模也很大,当蓝色清真寺成为游人的参观地后,这里应该是最具当地人喜爱的清真寺了

28、从苏莱曼尼亚清真寺返回大扎巴的路上

说到伊斯坦布尔,不能不说的一个词“呼愁”,这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自传体长卷散文《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里的一篇文章,“呼愁”其实就是一种“忧伤”,一种对心灵深处的失落感的表达。书中大量的老照片把这种“呼愁”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那些对老房屋、老街道、家里的老家具、博斯普鲁斯海峡轮渡船、老博物馆、梅林画笔下的伊斯坦布尔、以及欧洲后裔的生活描写,都表现了无所不在的、如同冬天玻璃窗上拂之不去的水气一样的忧伤。帕慕克写到:“伊斯坦布尔的‘呼愁’不仅是由音乐和诗歌唤起的情绪,也是一种看待我们共同生命的方式;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一种思想状态,最后既肯定亦否定人生。”
不过我倒觉得,正是这种“呼愁”强烈地吸引着我,我想去看看帕慕克笔下的那些老街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岸的老建筑、还有那神秘的旋转舞(不是表演形式的,宗教仪式前的那种)。。。我希望我能尽快地再次踏上那片土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