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1月7日,优优1岁7个月21天。
连续近三个星期的辛劳之后,昨天我的偏头痛终于又发作了。
大概从初中三年级那年开始,我就有了偏头痛的毛病,只要休息不好就容易发作,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是疼起来也很是痛苦,还伴着想呕吐的感觉,严重时不能吃饭,只有睡上一大觉才能恢复,有时甚至睡一夜也不能完全复原。所以多年来,我一直保持午睡的习惯,如果哪天少了午觉,下午和晚上的偏头痛几乎不可避免。这个习惯在生了优优之后不能继续保持了,尤其是重新工作后,每天要两次在家和单位之间奔波,除了上班,下班还要做饭、做优优辅食、做各种家务,没有一点点闲暇。最忙碌的就是中午,十二点下班,一点半上班,回家还要做饭、洗碗、收拾,再应优优的要求讲几个故事,所以上班迟到成了家常便饭,午睡自然成了奢侈的梦想。曾经很多熟悉的朋友听说我现在的生活,不无疑虑地问我:“不睡午觉你怎么受得了,头不疼吗?”其实连我自己也感到奇怪,过去只要不午睡必然头痛,现在这种状况却很少发生了,也许是过去没挤兑到这个份上吧,人的潜力真是很大呢。
但是昨天下午开始,我终于又感觉到偏头痛了,开始还不严重,晚饭喝了一点粥,饭后便愈演愈烈。如果老公在家,遇到这种情况他肯定主动承担起陪优优玩的任务和所有家务,让我去睡觉,婆婆虽然也说让我去休息,但是老人身体不太好,看一天孩子已经很累了,我怎么好意思晚上还不让她休息,而且优优最快乐的就是晚饭后跟妈妈玩的时光,看到我收拾完碗筷,她立刻拿着一本绘本跑到我跟前,说:“妈妈,读书。”奶奶说方言,而且眼花读书非常吃力,优优不太喜欢让奶奶给她读绘本。于是只好忍着头痛,跟优优玩。读了几本书后,我感觉头疼得越来越厉害,就对优优说:“妈妈头特别疼,咱们不读了好吗?”优优还不能理解这些,对我说:“读书,读书。”我说:“让妈妈歇会儿吧,妈妈太难受了。”优优仍坚持:“不歇,不歇,读书。”我又说:“妈妈病了,头疼,你给妈妈揉揉好吗?”优优赶忙把小手伸过来,在我的头上按了按,我当时觉得那个幸福啊,没想到揉完了优优立刻拉着我说:“妈妈,读书。”我倒!于是我改变策略,半躺在沙发上,对优优说:“妈妈病了,你给妈妈冲点药好吗?”优优来了兴趣,立刻放下书去拿玩具小碗,用勺子假装搅了搅,端到我面前喂给我喝,然后还给我煮了汤。玩了几次她又烦了,使劲拉我,说:“妈妈,起!起!”让我起来跟她一起玩。
每天晚饭后陪优优玩的时间我都觉得太短,昨晚却感觉如此漫长。好不容易到了9点,婆婆洗完澡,我们给优优洗脸、洗手、洗脚、洗屁屁、喂奶,总算上了床。我也决定不再做家务,直接跟她一起睡觉。优优躺了一小会,忽然又犯了之前三天的毛病,带着哭腔说:“妈妈穿鞋抱抱。”同时用手指门,想要去客厅。而我此时实在没精神头了,于是想就此让她改了这个毛病吧。我对她说:“妈妈不是告诉你了,妈妈病了,特别难受,没力气抱优优去客厅了,你看,妈妈已经脱衣服了,咱们一起睡觉吧。”优优听了平静了一些,但还是不放弃。我就像前一天晚上那样,让她自己选择听儿歌、唐诗还是歌词,她却并不买账,说道:“不听,不听,出去。”我也不放弃,继续引导她:“咱们说舅舅小时候常说的‘小蚂蚁’的歌词好不好?”不知是对小蚂蚁感兴趣,还是舅舅比较有号召力,优优居然同意了。于是我们躺下,我们说了很多儿歌和歌词,说着说着,我就感觉自己困得迷迷糊糊不知所云了,优优倒是很精神,我一不出声,她就大声提醒我:“妈妈!妈妈!”我晕晕乎乎瞎说到了10点多,她终于睡着了。
今天早晨起来仍旧感觉头不太舒服,不过经过一夜休息,比昨天好了很多。坐在办公室里,不由得开始思考偏头痛再次来袭的原因。其实现在习惯了,没有午休已经不会导致我的偏头痛了,我知道这次复发,是因为近三个星期以来一直休息太少的缘故。我不得不承认,把优优从父母家接回身边,我一下从半年的清闲“伪单身”生活再次迅速转入工作家庭两头烧的忙碌生活,虽然内心充满了与女儿朝夕相处的幸福感,但是身体却没有完全适应,老公又不在身边,每天都过得十分忙碌,除了中午不能休息,晚上把优优哄睡后还要起床做家务,全都收拾完,自己再洗漱,基本就夜里12点多了。而早晨还要早起做饭,并准备好中午要用的菜。
由此,我想到了效率的问题。其实跟很多忙碌的职场妈妈相比,我已经算是清闲的了——有一份稳定又比较清闲的工作,从家到单位步行只需10分钟,妈妈和婆婆轮流帮我带孩子,免去了把孩子交给保姆或者托儿所的种种担忧,老公虽然只有周日回家一天,但是他在外面辛苦打拼,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优优健康、快乐,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劳累,除了客观原因,是否有主观的问题。反思的结果如下:
1、晚上时间抓的不够紧凑。我之前一直认为自己是干活比较利索的人,但仔细想想晚上的时间利用上存在问题。我们一般晚上9点开始给优优洗漱,她喝完奶再跟我聊一会,大概要近10点才能睡着。优优刚睡着时旁边不能离人,否则她很容易醒,所以我要陪她躺一会,但我本来就是沾枕头就着的类型,再加上已经比较累了,所以陪她的时候我总是不知不觉睡着了,一般一睁眼已经11点多了,再赶忙起床洗衣服、收拾屋子、擦地、准备明天早餐要用的食材、自己洗漱,都弄完肯定是12点半以后的事了。如果优优睡熟后我立刻起床干活,11点多我就可以正式睡觉了,虽然前后都是一个多小时,但是睡眠的质量不同,中国古代养生讲究睡“子午觉”,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子觉指的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午觉指的是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午觉对我而言不太可能,但是只要我夜里陪优优时不先睡着,那么睡上子觉还是不难的,而我现在晚上的作息正好错过了子觉。
2、要求越高人越累,偷偷懒也没什么。吴淡如有本书叫《时间管理幸福学》,其中一句话是“容忍地板上的头发”,意思是如果所有小事都要求过高,便会占用大量时间,搞得人很累,甚至大的任务都没时间完成。我平时总是感觉,自己每天干的都是必须要干的活,可是昨晚因为头痛9点多就跟优优一起躺下了,一晚上除了做饭、洗碗,没干其它活,之后发现原来日子照常过啊!看来以后可以考虑隔一天打扫收拾一次,应该会轻松一些。唯一不能偷懒的是一日三餐,毕竟事关全家的健康,仍然要色、香、味、营养俱全,美食的爱好不能丢,吃好是解馋的途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3、适当“放权”等于放松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大多都觉得我是个脾气好易相处的人,其实我自己知道,我的性格中有着固执的一面,在很多事上喜欢坚持自己的标准,如果别人做的我不满意,我就要亲历亲为,这样必然导致自己的工作量增加。现在和婆婆一起带优优,多年不同的生活环境致使我们的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有时婆婆提出帮我做什么,我却因为她的做法不合我的想法和标准,而宁愿自己亲自动手。其实仔细想想,有多少原则性的大事呢?不过是用切肉的刀切了菜之类的小事而已。我处处亲历亲为,不仅自己累,婆婆也未必满意,很可能觉得我这个儿媳太挑剔了。拿着“权”不放,费力不讨好。
总结完毕,马上付诸行动,好好调整改善。今天中午做了好吃的炸酱面,给优优做了好吃的鲜虾豆腐丸子,明天晚上老公就回来了,周日早晨又可以享受跟优优一起“拔爸爸”起床的快乐时光,可以全家一起出去玩,生活,不就是由这些简单的小幸福构成的吗?
—————————————————————————————————————————————————
点点滴滴随时记:
今天早晨给优优穿完衣服,我自己穿衣服,忽然感觉背上有些痒,我一边挠痒一边对优优说:“妈妈身上痒。”优优马上说:“优优挠,优优挠。”然后伸出小手在我身上挠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啊,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