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流金岁月》推荐首页】

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的优劣虽然与其天赋、性格、态度有关,但与教育环境和方法关系更为密切。教育环境和方法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被教育者成绩的优劣。
如果处在不良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的是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即是学生天资聪明,但并不能尽全力学习,成绩自然也不会很好的,并不是天赋聪颖,就能学出好成绩。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不得当,也许会淹没许多人才。
先看看方仲永的家庭教育结果吧。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方仲永由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变成普通人,是因为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王荆公的杂文《伤仲永》充分说明后天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即小见大,方仲永的聪明才智被其父不良的行为而扼杀,这是一个家庭教育的失败,泯灭的是一个人才,如果我们的学校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扼杀的就不是一个方仲永,而是许多方仲永了。
可是我们许多教育者,不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也不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独出心裁,在教育教学中背离自然规律,哗众取宠,本来想把教学成绩搞好,让世人刮目相看,其结果事与愿违,不仅使教学质量滑坡,而且毁灭了很多人才。
笔者任教的学校,在新生入学分班问题上一直是好中差搭匀,成绩居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很用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到了学年末,学习成绩赶上或者远远超过学年初的前几名学生。在这样优与劣混杂的班级里,成绩处于中下的学生,其中也有争胜心很强,有奋斗的目标,并且能努力学习的;学习优异的学生有担心被超越的压力,在学习上更努力。班级学习风气很浓厚,学年末考试成绩也很突出。
两千年学校来了一位新领导,没学过师范教育,就上了一年的地方英语培训班,所以根本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只会玩政治,同事暗中说他是阴谋家、政治家。新领导上任后,为了显示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在分班时把学生按照摸底考试成绩排序分班,1——50名为一个班,51——100名为一个班,依此类推。但是学期末对班级管理的评比、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估却不分别对待,奖励的教师是分班时成绩优异班级任课者,奖励的学生也是最初成绩优异班级的。搞得原本很好的班级,老师放松教学;原本不好的班级,老师更是不卖力。一轮下来,学校教学成绩一落千丈。恶性循环后,遇到大型考试评比,便变着法儿驱赶差生,不让特差生参加考试。
本地有一所重点高中,是当地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创建于解放前。学校创始人解放后在中央工作。这所学校在本区域很有名气,曾经成就了很多栋梁之才。恢复高考后,向清华北大输送了不少学子,更有一些大学毕业时公考出国留学者。可是两千年前,新任校长和当地教育领导决定在此中学设立全区尖子班,美其名曰“火箭班”。将每年中考前200名学生录取到此中学,安排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任课。最后得到的结果是尖子生不尖,普通生更普通,恶性循环的结果是高考成绩在本区域排名倒数。主管部门看群众的反应太强烈,为了给群众一个交代,免去教育局领导,校长仍然稳如泰山。此后几年,教学成绩不但没有提高,相反的为了得到好成绩,弄虚作假,从外地花钱买考生,相关责任人虽然受到惩处,但校长依然稳如泰山。与教学质量的滑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学校新建教学楼一栋栋拔地而起,教师公寓宽大豪华,教师福利不断翻番。
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学校领导不明白把学生按成绩分班,这样变相的歧视差生,会使差生因自尊受到打击而无心学习,同时来自优秀学生的歧视也会给差生造成压力,双重歧视诱导这些学生不但无心学习,而且还不遵守纪律,有些班级发展到最后,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均无法管理,很让人头疼。另一方面,优秀学生也会因为受到特殊的照顾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放松学习,一样不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同样的道理,对于“优”“差”不同班级的老师而言,他们也许比学生的心理更灵活,所以,最后的结果不仅不是领导预期的,而且越来越糟。
从两个实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把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类分别对待这种变相歧视会毁掉很多学生的前途,如果学校领导再不务正业,一心只想着捞名誉、捞钱,会毁掉更多的学生。
领导者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下属,才能让他们都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才能给单位创造更多的有效价值。同样,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有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自己学到真本领,为学校赢得荣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