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圈子推荐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会提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孩子,因为在提问题之前,他已经经过大脑仔细思考了,正是因为思考之后,仍然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才会提出问题让家长或者老师来解答。不动脑筋思考的孩子永远没有问题可提,因为他对眼前的事物,对书本上的知识脑子里是一片混饨状态,理不出头绪,所以也就无问题可提。
然而在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多数人不喜欢孩子多提问题,因为有时孩子提出的问题让家长和老师无法回答。面对家长,提问题的孩子可能会遭到一顿训斥:那里那么多的为什么,或者是闭嘴,累不累;面对老师,频繁提出问题的学生可能会被老师认为是不守纪律、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轻则批评几句,罚其站一会儿;重则赶出教室,让其站在教实门外,不许上课,下课后再接着批评。此类现象学校里常有。
爱迪生小时候去上学,就是因为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太多,而且有些问题老师无法解释,所以只上了三个月小学,就被学校辞退。但是因为爱迪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所以爱迪生并没有因为退学而终止了学习和思考。因此,他最终成功了。
爱迪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善于思考并通过思考能够提出问题是孩子学习成功的关键。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孔子说的学习方法是学和思要结合起来。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延伸和发展,只有边学边思考,才能及时消化所学之知识,让书本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老师要教会孩子善于动脑筋思考,善于质疑。
怎样教给孩子思考?
一,拓宽知识面
思考不是孤立的,正如孔子所言,“思而不学则殆”。如果不积极学习,不接触各方面的知识,没有新鲜的知识输入,只是一味的用脑筋去想,大脑里一片空,想也是白想,而且最终会陷入精神疲倦、厌恶学习,造成一无所得的结果。因此,家长、老师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知识源泉,让孩子在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营养的同时,多动脑筋想想,多问问为什么。
二,多接触社会
孩子所要学习的知识不只是来源于书本,社会是一个大学堂,有孩子永远学不完的知识在其中。家长、老师应该多带孩子到社会上去接触家庭、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强烈,当看到新奇的事物时,他们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或老师能够及时的正确的给孩子提供答案,并且引导孩子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在反复的提问回答中培养孩子探索新事物、新知识的兴趣,当孩子有了兴趣主动去寻求新事物,自然就会动脑筋去思考。
三,培养实践能力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学是基础,思是提升,实践则是巩固和延伸。当一个孩子做到了学思有机结合,并能及时付诸于实践,他一定会是一个好学生。譬如,当孩子阅读了一篇好文章时,家长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之后,总结出文章的优点,然后让孩子练习写一篇同题作文;当孩子参加完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后,家长或老师可以让孩子写出参加活动的感想;当孩子在家长或老师带领下进行了一次旅游后,让孩子及时的写游记文章;......
当孩子做得很成功时,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假如做得不理想或者失败了,不要批评,给孩子指出失败在哪里,以后引以为戒。这样做让孩子眼、脑、手一齐动起来,会激发孩子更多学习思考的兴趣,孩子会不懈地寻求新领域。
总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很重要,在学习中懂得思考,愿意思考更重要,所以,家长或老师在教给孩子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教会孩子思考,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