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品红苑》圈推荐首页】

“自信”顾名思义: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人不能没有信念。我们不是说自信的人就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自信的人一定不能成功,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守护神。
一个人,假如从小就失去了自信,那么这个人必将终生一事无成,这是必然的结果。
自信不是娘胎里带来了,也不是长大成人以后,高喊几声口号,说我有自信,我一定行,就有自信了。自信是从降临到尘世那天开始,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在心中逐渐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因此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当孩子具有了足够的自信,在日后的生活道路上才不会遇到困难或挫折就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父母才能够放心地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做父母的切记千万别做摧毁孩子自信的杀手。
一,父母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当孩子可以做事后,做父母的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样样事情都是自己做,不让孩子动手。否则,会养成孩子几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1.做事没信心,总是担心做不好,所以很依赖父母,这样的孩子永远长不大。现实生活中就有,孩子上大学还要让母亲陪着去料理生活的例子。不是没有最起码的生活能力,而是依赖父母习惯了。
老舍先生对儿子舒乙小时的教育是:一切靠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到。舒乙小时跟父亲一起同行,即使过马路,父亲从没有牵过他的手,而是让他跟在身后。我们现在许多孩子,爷爷奶奶背已经驼了,还要背着他们走。
2.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容易养成孩子的懒惰,进而由懒惰变得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
有个网友妹妹说,她儿子从小到大,晚上睡觉是他爸给脱衣、脱袜,早晨起床又是他爸给一样一样的穿。孩子被宠惯到什么程度,说了大家也许不相信。已经20多岁的小伙子了,他爸如果不在家,早晨起来不穿袜子。公务员考不上,找的临时工又不想做。试想想,这样的孩子,以后能成大器吗?
3.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不仅会让孩子没有自信做事,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所有的长辈为自己服务是应该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爱心,不会关爱身边任何人,只会索求。
夏天,曾在电视节目中看一对年轻人,向老父亲索取房子拆迁补偿款,很理直气壮。老父亲当搬运工孤身供儿子大学毕业,给儿子成家。儿子不出去工作,要老父亲养着,还要爷爷留给老父亲的房子,父亲不答应,当着节目主持人、心理咨询师、现场观众、屏幕前观众等众多人的面,那位不孝之子竟然从衣兜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纸和笔,让老父亲当场给自己写欠条。而且在此之前,夫妻俩和老父亲还签过一个养孙子的协议。当着众人,忤逆儿子竟然说他父亲,你生了我就得养我。
二,父母日常行为要检点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行为不检点,会直接伤害孩子,也许会影响孩子一生。
曾经有个女孩,无意中发现爸爸在外边和情人说说笑笑,可是在家里经常骂妈妈,有时甚至动手打妈妈,妈妈却总是忍气吞声。孩子问妈妈,“爸爸老是打你骂你,你为什么不离婚?我的同学小敏的妈妈爸爸都离婚了。”妈妈说,“傻孩子,我和你爸离婚了,你跟谁啊,如果找个后爸不爱你咋办,妈妈是为了你好。”妈妈是为了女儿好,可是妈妈没有想到孩子她爸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幼小的女儿。这个女孩长大后,担心和妈妈一样生活,所以不愿意找对象,也不愿意和男孩在一起。
三,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育孩子
有些孩子也许是生性皮一点,或者好动一点,容易犯事。当孩子做错事或有过失时,不要当着外人的面教育孩子。小孩也有尊严,当着外人的面撕破孩子的脸,孩子会因为丢面子而变得做事没自信,更有甚者会自暴自弃。往往有些家长,在孩子犯事后,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当着外人对孩子不是骂就是打。事实上家长不仅自己的面子没有挽回,而且还伤害了孩子。因此,在外人面前教育自己的孩子是最愚蠢的做法。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儿子上了三个月学就被撵回来而责怪他,也没有带着爱迪生去找老师理论或者当着老师面教育爱迪生,让老师相信爱迪生能学好。相反,她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母亲的支持鼓励为爱迪生以后的发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不要破坏性的批评孩子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何况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欠缺,所以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孩子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时,家长需要耐心地引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让孩子明白自己做错了,不要在急躁中失去理智,破坏性的批评或惩罚孩子。否则,有些过激行为会给孩子心灵上留下终生的阴影,也会让孩子失去生活的信心,有些孩子甚至会向我们常说的一句歇后语,“烂车拉到雨地里了。”即对自己放任自流。
几年前,单位门口有个商店,商店老板的孙子利用爷爷不在店之机,从店里拿走几包方便面和几根火腿肠。按说是拿自家店里的,说说就行了,可是老头家教很严。当他发现孙子没打招呼,拿了店里的东西,叫来儿子,让儿子教训孙子。结果老头的儿子给孙子写了一个“我是贼”的牌子,挂在脖子上其跪在大路边。当时正是学生上学时间,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我发现后问孩子谁挂的,孩子说是他爸。见到孩子爸爸后,孩子爸爸却说谁让他去爷爷店里偷东西,就让他跪着吧。我明白,没有老爷子的话,他也不敢做主。随后又去找孩子的爷爷,向他阐明道理,孩子才被叫了回去。这个例子说明,家长有时的做法,看起来很严厉,似乎是在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在伤害孩子,教育的结果也许会使孩子在反方向越走越远。
五,不要总把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一个孩子一个天赋,一个孩子一种秉性,他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即使是双胞胎也会有其差异,不可能完全一样。做家长的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你看谁学习好,你看谁得了多少奖......这样的比较不但不能初使孩子进步,有时也许会让孩子失去自信,认为自己啥都不如人,还不如顺其自然,不做努力。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有他的特长,只要做家长的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多在自己孩子身上发现优点,及时鼓励,让其特长尽情发挥到一定程度,会带动其他方面共同发展的。如果自己的孩子确实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的孩子,经常拿别的孩子做榜样来批评自己的孩子,不是鼓励,而是打击,这样做的后果会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差。
只有不断给孩子自信,让孩子超越自己,最终才有可能超越别人。
六,家长不要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要总是用不信任的眼光看孩子,用不信任的语气对孩子说话。当孩子决定做某件事情时,家长要投以信任的目光,并用信任的语言鼓励孩子,初使孩子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家长的信任就是孩子的自信。如果家长都不信任孩子能行,那么孩子就更没有自信了。
假如说爱迪生的母亲不信任爱迪生,把爱迪生最初那些奇思妙想都看成是不成器的幻想,并且在爱迪生失学以后不给爱迪生买那么多有关实验的书籍,帮助爱迪生实现梦想,我们可能就看不到大发明家爱迪生了。
七,不要逼孩子做不想做的事
有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自己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名牌,非要让孩子上名牌,自己喜欢钢琴小提琴,小时没有条件学习,所以要让孩子代替自己完成心愿,诸如此类的事情让孩子无法适从。不是说家长的愿望是错的,而是说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特长选择孩子喜欢做的事情,让孩子去完成,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孩子才会有兴趣,有自信做好。否则,强扭的瓜不甜,孩子不但不能实现家长的愿望,还有可能在受挫之后,失去自信。
总之,从小培养孩子自信是初使孩子健康成长和成人后成功做事的基础、是关键,做家长的不可等闲视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