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市场一直关注的“国际板”已经有了官方定调,推出国际板只是时间问题了。受此消息影响,昨天A股开盘即出现大跌,上证综指低开盘,全天跌幅近3%,并将半年线跌破。看来A股市场通过以脚投票的方式对国际板的推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尽管市场对国际板的推出十分感冒,但是监管部门与投资者是在从不同层面看问题,决策层推出国际板关乎大局,其目的有三:一、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国际板非推不可;二、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国际板也必须推出。三、通过国际板的设立,重新争夺全球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尽管国际板的推出已经如板上订钉,但是还是给投资者留下三大悬念:
悬念一:国际板这只靴子何时落地?
尽管上周末八部委的《指导意见》说明国际板离我们不太远,但另有权威部门表示,国际板仍在研究中,推出尚无时间表。虽然国际板推出目前没有时间表,但我估计国际板的推出在明年的可能性较大:一、监管部门多次声称“国际板技术准备已经成熟”,“发行、上市、交易、结算的四个草案也初步拟定完毕”等,这说明了国际板开板条件成熟,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汇丰、东亚、澳新,以及中移动等机构均有意向登录酝酿中的A股国际板。二、监管部门迫切要进行多层次市场建设、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从大局出发,在这样的情况下绝不会为股市几天的涨跌考虑。所以靴子落地时间是在证监会规范股市各项制度之后,国际板可能于明年推出。
悬念二:国际板是否会带动A股估值下移?
现在很多投资者都愤愤不平的认为:“从6000多点跌到2400点,股价还高估?蓝筹股的估值平均只有10倍多,已经创历史新低了”。我认为A股估值会随着国际板的推出而缓慢下移:一,尽管蓝筹股的估值与国际成熟市场基本接轨了,但是我们的蓝筹股大多所属的都是周期性行业,跟经济的涨跌有着密切关联,比如银行、地产等,如果经济出现下滑,其业绩可能同步出现衰退,那么这些行业的估值还将重新衡量。如果在新重估判后再看现在的蓝筹股股价,可能也不算低。二、从A股的整体股价来看,目前A股的估价与B股、H股乃至欧美股市相比还是高了很多。
现在有人以“肥水不可流入外人田”为由反对“国际板”的推出,这个理由恰恰证明了当前A股价格还是偏高。还有股价是否偏高,可以看看当前居然有500多家公司争着排队通过IPO上市,试想如果上市圈钱效应尽失,大家还能争着、喊着要上市吗?如今任何一家公司股票上市成功后都要搞庆功酒会,股票发行成功就如同中了大奖。在高发行价的剌激作用下,各种权力资本都以PE方式突击进入股市,他们动辄赚取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利润,我们能说目前股市还处于低估状况吗?显然,当前的股价对卖方有利,投资者从二级市场上买入早已透支了成长性的股票,肯定是吃亏的。如果现在国际板的推出,其上市公司股价若以成熟市场的低市盈率接轨,那么A股股价重心必将下移。
悬念三:国际板上市公司能否给A股作出榜样?
有专家曾讲过,国际板引入各大优质的外国蓝筹股和国内红筹股回归,其规范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及按季分红的理念,会给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我认为,在严格监管且制度完善的市场之下,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上市,都会变得越来越好。中石油在国内分红吝啬,而海外投资者都喜欢中石油是因为其每年要分红两次,当初在美国上市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4年后海外分红累计高达119亿美元。同样,如果一个优质的海外蓝筹股公司登录中国的国际板,他看到的是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国资本市场,且违规成本又太低,那他为何还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呢?其作法必然会效仿中国的上市公司。
所以这次八部委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而独缺证监会官员参加,可能是证监会认为,近期推出国际板时机尚不成熟,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把自己的资本市场的制度健全完善了,再推出国际板,否则中国资本市场将会有太多的空子可以被海外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钻。所以现在把资本市场的一些历史遗留下的:如高价发行、内幕交易、退市制度、借壳上市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后再推国际板,届时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要是制度漏洞百出,惩罚力度又不够,那海外的优质蓝筹股包括返回的红筹股也会被A股市场的乌烟障气给感染了。
国际板的推出使A股不能承受之重,虽然今年由于证监会要对A股进行大刀阔斧的治理,国际板推出的可能并不大,但是每次官员一谈及国际板的问题,都会引发A股市场的强烈反应,这说明国际板的魅影将长期影响着中国A股市场。不仅如此,从现在开始,A股市场的估值重心又将缓慢下移,最终目标向国际成熟市场靠拢,而为此买单的必定是中小投资者。至于国际板开板后,与A股市场谁会影响谁?我想如果A股制度规范了,很多历史问题彻底被根治了,那国际板将给A股的上市公司带来榜样的作用,否则是A股市场的劣迹都会被别人学习过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