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最近透露:西南财经大学和人民银行共同发布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城市户籍受访者3996个家庭中,有3412.36个家庭拥有各种类型的自有住房,自有住房拥有率为85.39%,远超世界60%左右的水平。
从表面上看,这些住房数字很是靓丽、光鲜,似乎咱中国人的居住条件一夜间赶超了世界水平。可是我们将其放到具体的现实国情下审视就会发现,这些中国式“自有住房”数字,并不值得夸耀。不客气点讲,我们从这些住房数据中看到的更多是危机而不是业绩。
首先,现在城市私人手中的住房,主要有四种,早年留下来的私房,房改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虽然这些年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突飞猛进,可是在绝大多数的城市,它们的份额仍然难以追上1998年中国房改以前积累下来的房改房。试想,用老式房来充盈85.39%的自有住房拥有率,说明了政府部门在保障房方面还是欠账过多。尽管这几年加快了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步伐,但总体来看这个缺口一时难补。
此外,这种建立在现有户籍制度基础上的统计,并不能真正反映城市居民的现状。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务工人员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的新成员。既然是新成员,他们在城市的住房问题就需要得以解决,而在统计中,农村可是100%的住宅私有率。现在的状况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会有一部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定居,这会造成一边是他们在城市中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住房,另一边是他们遗留在农村里的私有住宅却无人居住,这会造成严重的土地和资源的浪费。
再者,与国外相比,中国城市商品住房只有最多70年的土地使用权,一旦土地使用权到期,被收回,也就无所谓住房产权了,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所谓的“自有住房”实际上是名不副实的,,不过是最多70年的“自有租房”而已。而在美国,居民若花20多万美元,就可以买一套300多平米的别墅,包括下面的土地产权均永远归私人所有。
最后,住房按揭者怎可轻言住房自有?调查显示,91%的中国人购房使用了房贷按揭,其中月供占月收入50%以上的有32%。在如此沉重的房贷压力之下,在贷款尚未还清之前,这样的“住房自有”显然并不是真正的“自有”。更何况,目前中国的大中型城市“房价收入比”动辄高达10比1,特大型城市则25:1,远超国际公认的“3-6倍”合理区间,最近几年购房按揭者的还贷压力更加沉重。
事实上,85.39%的住房自有率不仅模糊了城市居民的贫富差距,同时掩盖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缺房的现状。更何况,中国的土地都是70年的使用权,跟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房产差别很大。最后,中国91%的购房者是按揭贷款,在他们没有真正还清所有房贷之前,也把这算入“住房自有率”显然也不合理。其实,“自有住房率”不是有多大比例的居民有自己的房子,而是有多大比例的房子属于私人所有。从目前情况来看,最新公布的“自有住房率”充满水份和不实,我们更多看到的不是成绩,而是危机,说明保障房供应严重不足,居民不得不通过买房私有的方式来安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