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温 家
宝总理在两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出要让房价回归合理标准:一房价与民众收入要挂钩;二房价中要包含开发商合理的利润(言下之意要去暴利)。但是由于各地房地产泡沫参差不齐,一线城市泡沫过大,而二三线城市房价泡沫才刚刚抬头,所以总理无法给出一个房价回归合理的具体数字,只能用房价收入比和开发商合理的利润来给“房价合理回归”定性。这给大家留下了无限的暇想空间。
民众和专家们都在拿自己认为标准的公式,计算着自己心目中的“总理房价”,不过让我们惊奇发现,民众心中的房价与专家预计的房价存在着巨大差异。据统计网民普遍认为包括一线城市在内所有的房价都应该跌到5000元以下。而专家们认为,今后几年随着民众可支配收入的大幅提高,京沪房价应该跌到1.2万至1.5万元左右为“合理区间”。但是这样问题又来了,如果按专家的算法,若在京沪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至少也需要100万元以上,这恐怕也不是普通民众所能够接受的!
我认为,对于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一说,温
家 宝
总理所指的应当是老百姓的真实收入对比和切身感受,并非是一些人拿出的计算公式想当然计算出所谓的房价收入比数据。事实上,在中国的当前,对于房价收入比,根本没人能真实计算出来,即使算出来也未必得到一致认可,并有效地说明问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证实,现在京沪两地的房价,基本和悉尼、纽约、东京差不多贵,而当地居民的收入却只有其十分之一,所以未来合理的房价在目前的基础上跌去70%甚至更多,是可以预见的。
而同样对于开发商合理的利润,我觉得如果前几年开发商在以很高的楼板价拿下的地块,谁能保证他的投资不出现亏损呢?应该说,未来开发商的投资更趋风险化、利润合理化,只有待到回归合理的房价区间,然后再加上开发商的合理利润,现在房价处于拐点阶段,开发商通过降价能否把新楼盘全部买出去,都是一个问号!因为只有傻瓜才会在明知未来房价有很大跌幅时,出手购房!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房价整体应该跌到2006年的水平,而北京、上海两地的房价应该回到平均8000元/平方米若一个家庭买90个平方的房子,只需花费72万左右,这才较为合理,至于某些网友让在上海未来房价会跌到4800元(接近2002年水平),我觉得不太可能了,因为现在人们的收入水平、购买力与已经不能与当年同日而语了。
可能有人会讲:连总理都提出,房地产市场关乎财政、金融、土地、企业等各项政策,涉及到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特别是地方从土地出让中获取大量的收入。涉及到金融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的利益,改革的阻力相当大,你所讲的目标也未必会实现。但是我们要知道支撑房价的上涨最主要的有二大因素:一是信贷支持,二是税收。京沪两地房价2009涨势最凶,都是房地产信贷倾斜过大和税收过于优惠所致,所以现在中央尽管调控房价阻力重重,但是地方政府目前还难阻房价下跌,而主动权还是在决策层手上。
首先,支撑房价不跌的因素是货币存量。中国的货币存量由外汇占款和银行信贷形成,二者之和乘以货币乘数,即构成广义货币供给。目前这两个因素与2009年相比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银行信贷增速受到控制,现在房地产业作为“重灾区”,除非是首套房贷需求,商业银行很少敢把信贷投向房地产业。二、去年末至今年2月,我国的外汇占款连续三个月负增长,不仅意味着人民币单边升值周期的结束,热钱也将大量流出中国,也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将大幅骤减,如今中央政府要防止实体经济空心化,就必须对其投入大量的流动性,房价与股价一样,在没有大量流动性支撑的情况下,其价格必然会需要重新评估。
再者,18日财政部长谢旭人表示,房产税试点今年将稳步推进。这将使地方政府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一直以来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房地产调控心存抵触情绪,就是因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已经被土地财政所绑架,也正是由于土地财政前几年的繁荣,才使地方政府产生投资冲动,最后到2011年末地方平台债务规模高达10.7万亿元。而今年各地方政府还要完成中央下达的保障房建设硬性指标,其财政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今年房产税的试点无论从税基和范围,都必将逐步扩大,要不了多久,地方政府因土地财政萎缩而造成的资金空缺,将由房产税来填补。所以未来房价下跌所受到的阻力也会大大减轻。
现在,中国很多买房的人,首付是前辈几十年的积蓄,自己又背上未来几十年的高额房贷,这显然极不合理。什么样的房价才趋合理?那就是全国房价都跌至2006年的水平,而京沪两地的平均房价由现在的25000元/平方米,跌到市心中8000元/平方米,郊区6000-7000元/平方米才更加亲民,这就意味着京沪两大城市的房价必须在今日的基础上跌去70%,才更加合理,而唯有此时,中国民众购房的压力才能真正大幅减轻,届时才能有多余的钱用于扩大消费,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也将大大减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