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大重压使中产阶层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2012-03-16 09:51:28)
标签:

财经

两会期间,一则“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境况和心态。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易敏利称,中等收入群体是成熟社会的中坚力量,现在却陷入了群体性焦虑。(3月13日《北京晨报》)

     让我们还原一下“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的真实背景:小姚在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每月收入约7500元,扣除五险一金和个税后,每月实发约6500元,再除掉房租、伙食费和交通费等生活必需开支,每月积蓄不到2500元,他说生活在北京没有安全感。租住在蜗居,出门挤地铁,买房是奢望……小姚的感慨引起许多上班族的强烈共鸣。为此,政协委员崔永元也认为自己每月薪水过万,但是赚钱不够涨价快,有钱难有幸福感。

    我觉得,上面所讲的小姚的月收入虽然也算中产阶层,但是其在中产阶层中算是高收入者,而崔永元这种月收入达到一万以上的人,应该列入高收入群体,这二种人在北京绝对算少数人,其实大多数中产阶层月收入应该在3000-5000元左右,拿他们两人收入来说事,有夸大中国中产阶层平均收入之嫌。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我国的中产阶层为啥没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首先,生活成本高导致中国中产阶层没有安全感。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CPI也多次创下新高(真实的通胀率则更高)。随着每一次物价的上调,如成品油、出租车、食品、服装、房租价格都在轮番涨价,使得城市中的上班族的生活压力陡然增加。上面讲的月收入7500元的小姚,每月积蓄虽然还有2500元,但是在负利率和国内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要不了几年其真实的购买力将大幅缩水,所以面对物价高涨,生活成本高昂,且资产缩水的现况,中产阶层当然没有安全感,更别奢谈幸福感。

    不仅如此,虽然我国自2011年9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至3500元/月。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一部分民众的负担,但对于中等收入群体而言,实际受惠有限。我认为,单纯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所牵动的只不过是个人所得税11个收入项目中的一个项目——工薪所得,除此之外其他项目都没有触动,不能有效发挥通过减税来降低民众生活成本,剌激消费的作用。所以,应该在提高个人起征点的同时,降低包含在产品中的间接税种(如增值税、附加税、营业税),并向收入偏低的工薪阶层减少扣除五险一金的比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民众收入、剌激消费。    

     再者,我国的中产阶层的收入近年来尽管有所提升,但是普通工薪阶层的支出大多花费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对于房奴、孩奴、因病致贫的现象的存在也在挤压着民众的幸福感。显然,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也会使得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变得极其脆弱,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添生活的焦虑感。

     美国的中产阶级,同样也存在着生活不易的现象,但是却不会产生群体性焦虑。发达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了中产阶层的后顾之忧。美国的绝大部分公司都给雇员提供医疗保险,就连几个人的小公司、店铺,一旦入职,医疗、牙科、眼科、人寿险等保险一应俱全。感冒发烧化不了几个钱,孩子读书,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免费,读名校当然价格昂贵,但是可以通过助学金制度或勤工俭学等途径让孩子们完成学业。即使贷款买房,美国政府也规定,个人月供不得超过工资的30%,超过部分可享受政府补贴。我还是认为,中国的医疗、教育、住房绝不能完全市场化,应该给民众有一个托底保障。

    最后,生活成本增加只是民众没有幸福感的原因之一,关键是许多人在诸多压力下心理出现了问题。由于我国社会各阶层已趋固化,某些人靠关系、靠“拼爹”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提拔,“一夜暴富,好逸恶劳”充斥社会,积极进取成为笑柄。当许多年轻人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看不到上升空间,更看不到希望,焦虑自然如影随形。不过退一步讲,城市中的中产群体还要如此焦虚,那身处底层的农民工、缺乏技能的工人,他们岂不更要焦虑了吗?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中产阶层群体心态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缺乏社会基本保障的托底、真实物价的飞涨和财富的缩水,再加上即使努力也看不到上升空间,这三大原因造成了中国的中产阶层即使收入尚可,但仍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之中。虽然中国GDP规模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但我们的中产阶层的幸福感指数恐怕远远没有跟上来。对于政府而言唯有努力打造“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社会才能更加稳定,而中间阶层就是社会的中坚。所以政府除了要严控物价,作为长期的工作重点来抓之外,更要努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并通过结构性减税来减轻中产群体的生活负担,最后打通社会各个阶层的通道,让每一个年青人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都可能通过努力,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