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尤其引人关注的是CPI指数已经回落到3.2%。这就意味着持续了2年的负利率时代即可划上句号,于是市场纷纷揣测央行可能要降息。仿佛央行若真的降息对于A股市场将是重大利好。不过我从今年两会对2012年经济形势定调来看,未来有下降2-3次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对于何时央行会降息,至少目前还没有可能。
首先,我们先抛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与人们的感知存在着较大差异不说。2月份CPI指数即使回落到3.5%以内,只能说调控物价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也并不代表政府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工作已经结束,稍有放松,必将死灰复燃。据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上说,对今年把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有信心。但同时,我们的发改委主任也对去年没能把CPI控制在4%预期内而向民众道歉。这说明了信心很重要,但调控物价光靠发改委肯定是不行的,还要看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有外在的输入性通胀的压力是否存在。如果现在央行把存贷款利率下调,不仅救不了中国的实体经济,还可能造成通胀和以房地产为首的资产泡沫的抬头。
不仅如此,输入性通胀的脚步离我们也越来越近,由于美伊在核问题上的争执,国际三地油价近期的不断上涨,3月8日国内油价上调窗口再度打开,据发改委副主任彭森在两会上对媒体说,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正在抓紧推出,已将有关方案上报国务院。但是不管发改委如何改革成品油形成机制,对于石油依赖度达到50%以上的中国而言,国际油价及其他能源、原材料上涨带动国内通胀抬头的压力显而易见。对于央行而言,现在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太现实,肯定要权衡各种因素后,再作决断。
再者,据银监会网站披露的数据,截至2011年12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同比增长18.3%,总负债为104.3万亿元,同比增长18%。中国银行业总资产6年间增加了2倍多;净利润也从2005年的1850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一万多亿元,增长4.6倍多。稳定的利差、由银行安享的资金溢价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银行业成为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目前,银行业存贷差之间的利润空间已高达3个百分点,存在着巨大的垄断利润(一般国外银行的存贷差不超过1.5个百分点),鉴于未来要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缩小存贷差的利润空间,促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乃当务之急。所以即使央行短期要降息,也是存款利息不动(如果降息,银行的存款流失会更加严重),贷款利率下降0.5-1个百分点。这样即可以保护储户的利益,也可以逼迫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多元化经营之路。
最后,即使央行宣布降息也支持不了中小企业,而唯有利率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目前中国利率市场之所以出现了“双轨制”,就是央企、国企及地方政府可以轻松通过低成本,获得信贷支持,而广大小微企业却得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扶持,只能通过高利贷市场来解决融资难问题。试想,即使现在央行降息,最终受益的还不是国企和央企业,或者就是低效率的地方融资平台,而中国的实体企业还是得不到资金面的支持,还得去借高利贷来维持。所以要让信贷资金真正流向中小企业,就要让市场来对资金成本进行定价。一些实体企业不怕利率稍微高一些,就怕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扶持。所以,降息改变不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难,打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通道,让金融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才是关键。
今年中央把经济GDP增速定为7.5%,也就是说只要今年经济发展形势没有出现大的恶化,央行的货币政策还是以趋紧为主,既然要一手保增长,一手稳物价,那今年下调存款利率的空间就几乎不存在,况且下调利率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现在即使下调了利率,对于经济发展肯定是弊大于利。所以,今年央行下调利率的空间并不大,即使下调,也很可能只下调贷款利率,而不调存款利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