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奢侈动车揭示了哪些高铁的秘密?

(2012-02-21 11:00:49)
标签:

股票

   一个自动洗面器7.2395万元,一个色理石洗面台2.6万元,一个感应水阀1.28万元,一个卫生间纸巾盒1125元,最后组合成总价高达三四十万元的整体卫生间;上万元的15寸液晶显示器,2.2万元一张的单人座椅,6.8万元的冷藏展示柜……这些令人咋舌的价格,不是来自北京、上海的某个高档别墅,而是我们乘坐的动车。

     自从中国开建高铁以来,公众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套说词:高铁乃高技术高成本之产物。所以,当高铁票价居高难下,远远脱离一般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时,当铁道部门动辄为高铁项目砸进数千万亿元的巨额投资时,公众总是以为,这种价格的高昂是其品质所决定的。而现在当动车奢华采购暴露在公众面前时,这一说词马上就破产了。

    高铁上安装了这么多“奢侈品”配件与价格高昂的品牌无关,也不具备任何高技术含量。比如,色理石洗面台,在市场上看到的零售价是每延米3000元,如果量大,最低可以打折到每延米2000元,而动车上2延米左右的洗面台的购买价为2.6096万元,这几乎是市场价的8倍以上。细观高铁卫生间如此高昂的配件价格,让人觉得再普通的东西,一旦进入动车采购目录,安装到动车上,它就是普通民众难以理解高价。这对于今年即将深陷债务困局的铁道部而言,如此装潢实在难以让人不提出质疑。

    一边是高铁项目资金紧张,大批高铁项目因为资金链断裂而不得不停工,2012年铁道部尚有大量银行贷款到期,因无力偿还,或将陷入债务危机中。另一边是铁道部对卫生间都是如此奢华的装潢。让我们不禁要问,铁道部数倍于市场价的溢价厚利,究竟落入谁的囊中?  

    对照当年铁道部前部长刘志军、前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等案的揭幕,上述问题答案不难水落石出。高铁已成为万亿元的产业大蛋糕,如何划分蛋糕却已经早已脱离监管,这条产业链很大程度上与其说是一条关系链、权利链,不如说是可以直接变现的利益链。正是因为动车采购背后的这条利益链空间活跃,动车采购价格越来越高,分肥也越来越多,最后才酿成了今日动车惊人的奢华。    

     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难道动车采购领域就没有采购制度和招投标政策的存在?但事实上这些东西最后都将成为一纸空文。这是由铁路行业的高度垄断所决定的,国家审计署也曾经指出高铁投标中有“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更有媒体披露,在高铁盛宴里幸运分得一杯羹的,即有嫡系的铁道部下属企业,也有国资委旗下的企业,更有旁系的中小民营企业。而即使是民企要参与进来,其嫡系高管也普遍有在铁道部任职的背景。如果说其他政府采购项目中既有监管不力也不乏利益链,那么铁路部门的采购则因为相关各方本来就是近亲繁殖,运作起来更加肆无忌惮。

      如果让这个利益共同体继续存在下去,他们会对高铁能否收回成本漠然置之,如何融资填补资金黑洞解决问题也非其所念(实在不行由国家财政补贴),他们关心的只是自己能从中分得多少真金白银。所以若要让中国高铁获得健康发展,就必须让这个利益共同体浮出水平,受到法律和民众的监督。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高铁项目投资成本大幅降下来,质量安全保障跟上去,才能回到利国利民的本质。

      除了反腐,要让公众重新恢复对高铁的信心,恐非一朝一日之功。因为高封闭性,因为强横地拒绝监督、打压批评,所有的问题都被一床锦被遮盖,终将积重难返。不过近期,改革的车轮已经启动,无论是铁路工程评标使用第三方平台这样的技术性调整,还是首个铁路检察院从铁路系统移交给地方,都预示着改革的不可逆转。公众有理由期望,改革来得快些再快些,腐败少些再少些,铁道部给民众的坐车安全系数再高一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