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6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6.4%。创36个月新高。其中猪肉价格上涨57.1%,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1.37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21.4%。看来猪肉价格又一次引领CPI的走势。但很多人奇怪,央行在最近半年多时间里,连连出手货币紧经缩措施,几乎月月都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准备金率都到了21.5%的历史高位,可为何压根就控制不了猪价,也遏制不了CPI上涨的势头?
有趣的是,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没搞定猪肉,倒是把中小企业给弄缺钱了,把中国股市给弄残了!上证指数现在只是在反弹之中,A股的估值已经接近2008年的历史底部水平了。其实货币紧缩要能压住猪肉,反倒是一件怪事。央行月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经济学认为:CPI上涨就是说明票子发多了,所以要通过货币紧缩回笼货币,这样一来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拿去消费,市场需求减少了,于是物价就会下跌。
这个理论在以前是行得通的,因为当时人们手里的贫富差距不大,手里的钱主要去购买生活消费品,在这种情况下货币紧缩确实可以压住通胀,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少数人或企业通过股市IPO等渠道拥有了大量的财富,他们手里的钱主要去向是投资,比如买房和炒大宗商品,没有人会因为货币政策收紧而减少食品消费,但是他们会因通胀形势高涨,而大肆炒作大宗商品。很多中小企业家因为近年来融资和挣钱都难,便把企业给出卖了,他们把卖企业的钱都用来投机炒作,这便得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出现飙升,其中粮食等农作物的价格因天气等原因上涨很快。
另一方面,由于前几年猪肉价格偏低,而近期饲料、劳动力的价格不断上涨,严重挫伤了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存栏和能繁殖母猪存栏存出现下降,对生猪供应产生严重的影响。
猪肉的价格带动CPI的大涨,我觉得只要国家动用储备肉,或者养猪户看到养猪收益大涨,有利可图,都会加大养猪的投入,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空间不会太多,最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要控制国内通胀除了上调存款准备金外,还要尽快纠正负利率,因为过低的利率成本和金融杠杆比例使得大量投资进入大宗商品等投资领域,现在已经到了无物不炒的地步了。最后股市的创业板造富运动也应该停止,因为资金分散在广大群众手中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中在少数企业和个人的手中,那通胀是很难压下去了,他们今天抄房产,明天炒期货,给政府控制通胀的难度增加不少。
现在的状况是,尽管政策在不断收紧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但这次通胀率被猪肉价格拱上高位,即使未来几个月肉价下调,通胀也难真正消除。不是中国的钱多,而是钱的分配不公;不是货币总量有问题,而是货币布局有问题;不是银行贷款总量有问题,而是银行贷款去向有问题(把钱都投向地方融资平台和国企,民企融资就很难)。不是股民手中钱太多,而是大量超募资金汇集到发行人和保荐人手中。中国必须把全社会的货币引导到它该去的地方(对社会有利的地方)。尽管猪肉价格在短时内上涨迅速,但即使猪价不涨,国内的通胀也很难真正控制得住。猪价只是加速了CPI的上涨速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