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达芬奇事件看市场监管力度的缺失

(2011-07-12 10:27:31)
标签:

财经

     最近,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媒体爆光的焦点,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达芬奇家具欺瞒消费者事件。可以说达芬奇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具高端品牌,以价格昂贵著称。之所以贵,据达芬奇销售人员说,他们销售的家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而且使用的原料是“天然的高品质原料”。而经媒体记者经过了长达半年多的调查后发现,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有相当一部分根本不是意大利生产的,所用的原料也不是达芬奇公司宣称的名贵实木。

     其实,“倚洋自重,造假蒙人”的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香武仕音响、欧典地板等品牌的余音乐犹在,达芬奇这个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高档家具品牌又在同一地方摔倒,因此,《每周质量报告》曾发问:“在企业诚信如此缺乏的今天,消费者到底该相信谁?”

     在此之前,中国消费者信过商家的宣传,信过明星们的代言,更相信市场的监管,我们曾天真的认为,一分价钱一分贷的“市场规律”,而经过达芬奇事件后,大众的理念被彻底的颠覆:北京达芬奇专卖店里一张卖到30多万元的双人床,在东莞的一个家具厂则只需3万元左右。可见达芬奇家具“暴利惊人”,不仅如此很多其售出的家具用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问题,其家具质量也根本不过关。

     监督管理部门到哪里去了?

     “达芬奇家具”事件并不是监督管理部门捅出来的,而是靠记者蹲点半年多后调查发现。我认为“企业讲诚信”必须靠高效的“市场严厉监管”。前些日子,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舆论对企业诚信的广泛质疑,这当然并没有错,但企业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缺乏诚信,其根源并不在于这些企业的本质的好坏,而在于监督管理部门在多大程度上让讲诚信的企业生活得更好,让不讲诚信的企业受到严励的惩罚,直至关门倒闭。正如某专家在谈到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时指出:“主要还是执法不严,执法主体形同虚设,法律法规没有落到实处,结果是违法者先富,越违法越易富,不顾人命和产品质量者则更富”。

    “达芬奇家具”所引发的诚信话题,应该说是给监管部门上了一堂诚信课——企业是否缺乏诚信,需要你们来来监管。事实上,消费者奢望有着问题的生产制造企业都能来个华丽转身,一夜变成道德楷摸、谦谦君子是不现实的?从来不会有,消费者应寄望的是,监管部门用好公众赋予的权力,有效的督促企业必须诚信经营,违者重罚。

    挂个洋品牌名为啥就能买高价?

    中国的飞跃牌运动鞋经过国外设计师的包装,就可以卖到几百上千元;红蓝条蛇皮编织袋被LV相中后,就可以遥身变成时尚产品。同样是家具,如果贴上达芬奇品牌,就可以价格翻10倍这并不奇怪,大众认可的耐可鞋很多也是本土企业生产。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消费者要有产品资料的知情权和产品质量必须得到保证,而不是像达芬奇那样靠的是欺骗消费者。

    试想一下,如果达芬奇的家具挂的是中国本土品牌,恐怕价格绝对买不到这么高。所谓品牌,不仅是企业用它的自信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还凝聚了企业产品设计和知识产权的附加值在内。可以说,正是这层价值,才有了打造品牌的必要,否则我们也不必追求中国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叫得响的品牌。

    中国为啥缺乏拥有自主设计和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这只能说明政府在知识产权上保护乏力。知识产权是品牌重要组成部门,而盗版盛行和山寨产品猖獗已经成为“中国创造”的最大障碍。这缘于政府对山寨产品态度上的举棋不定,始终不愿给出一个清晰界定——到底属于模仿还是剽窃?反映在对山寨产品的处理上,则是时紧时松。一个经济体在经济腾飞初始阶段会有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但始终依赖这样的“学习和借鉴”,就很难发展出拥有自己的高附加值的品牌。

     从达芬奇事件上看,我国的监督管理部门执法力度还不严,以及维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打击山寨版产品方面还很薄弱。如果这些制度仍不完善,即使今天达芬奇事件被曝光了,明天或许还会有别的、更大的欺骗消费者事件也会浮出水面。总之,我们在提倡企业能够“遵守诚信”的同时,“市场监管”也绝不能迟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