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在为银行高息揽储买单?

(2011-07-05 11:53:19)
标签:

财经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载:“眼看着年中考核大限逼近,一些银行急红了眼。近日来,温州多家银行不惜喊出0.6-0.8%不等的日息揽储。假如你6月30日可以存1000万现金到银行,7月2日便可以取走,支付储户的利息就高达16万元”。我们不禁要问,银行为啥都会上演“吸储大战”,这场大战过后,谁来为高息揽储买单呢?

     吸储大战“潜伏”深层次原因

     一方面,今年以来,央行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了3700亿元资金,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市场流动性的力度,导致很多商业银行资金吃紧,需要加大吸存力度;由于通胀率持续走高,负利率现象十分严重,最近发生居民的大量存款流出,投向其他收益率较高的渠道中去,储蓄存款搬家导致了银行的“钱袋子”开始收紧;去年放贷潮,导致多数银行存款余额十分有限,存贷比又逼近中国银监会规定的75%的“红线”。如果现在银行不能吸纳到充足的存款,要想达标,只有收紧信贷规模。而信贷规模的收紧的后果就是,放货规模减少,中国银行业的整体业绩都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银监会的监管不给力也是主要原因。今年,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需要在6月末之前达标。而《存款自律公约》约定会员不得采取存款“贴水”或高息等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央行也发布《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的通知》规定,严禁金融机构以手续费、赠送实物等名目变相提高存款利率,违规揽储。可是银行违规揽储还是屡禁不止,说白了,关键是真正处罚力度不够,常常是“只听警告声,不见真处罚”,即使有处罚的,也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公约》和“禁令”成了纸老虎。许多银行的揽储手段更加隐蔽。

    银行揽储的高息从何而来?

    可以肯定,不管是银行客户经理,还是银行管理层,都不可能自掏腰包给存款大户发放奖金。而银行也不可能在自己的财务报表中记入这笔钱,否则不是不打自招,主动给监管层提供处罚的依据?至少在上市银行已公开的财务报表中,我们是绝对看不到这样的记录的。那么银行如此高息揽储谁来为此买单?

     可以这样讲,正常的放贷无法支撑这么高的利息,银行现在只能把眼光放到了中间业务上来,所以收费项目也越来越多,甚至公然违反银监会、央行、发改委联合下发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精神,对已被叫停的34项收费照样不误,并且积极新添收费项目或提高原有项目的收费额度。现在看来,银行的高息揽储的最后买单者是中小储户。

    对于中小储户来说,银行的高息拉存款无疑使他们与存款大户的之间的待遇差距更加悬殊。一方面,银行收费服务越来越多,而且都是针对中小储户的。比如小额账户管理费和银行卡年费。而存款加理财产品购买数额达到50万以上的人,则多是银行的VIP客户,很多收费都是免缴的。另一方面,中小储户由于存款量少,享受不到银行给出的高息,反而可能因银行面临存贷比和利润考核的双重压力,而被迫为银行的新增收费埋单。

     面对日趋混乱的年中、季末“吸储大战”,监管部门有必要及早进行干预,对违规的银行揽储要加大处罚力度,以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与威慑力,否则一切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而对于银行的账目更要仔细检查,杜绝假账隐患,对银行的怍费项目同样也要加以统一规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