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中国房奴的信念?
(2011-07-06 09:57:45)
十二五已经开局,而改善民生则是十二五的核心工作之一。让民众“居有其所”乃是政府关心之大事。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也令人忧心,随着近年来中国房价大幅飙升,中国“房奴”数量又呈几何级的增加。房价上涨和还贷利息增加,使房奴的负担也日趋加重。试想一下,每个月一半以上的工资要还房贷,这样的情况可能还要持续几十年,但是还有很多人却偏偏往这个火坑时跳。可用一句概括:中国房奴的现状是痛苦并快乐着。
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中国房奴的信念?
“房奴”这一词汇,从2006年开始在媒体上流传。房奴们在享受着诸多心理安慰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娱乐、旅游;害怕银行涨息,害怕房价下跌;担心生病、失业;为了还房贷,就要拼命工作加班,更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可以这样说:“房奴真苦”!“房奴真穷”!“房奴真危险”。相信几十年房奴做下来,寿命也会折损好几年。那究竟是什么支持着房奴们的信念?
中国人“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而这种观念所引申的各种环节都离不开对房子的需求。婚房则是最重要的一环。无房不嫁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但这还不是根本,最能支撑房奴们信念就是:现在不出手购房做房奴,以后房价再涨恐怕连做房奴的资格都被取消了,咬牙挺过这一关,可能见到的是阳光雨露。而且房价这十几年来从来没跌过,买房是一本万利的最没风险的买卖。何况前几年购房的人群中有部分人已还清了房贷,而且身价陡增,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房奴始终坚信:“中国房价不会跌。中国人要想翻身,唯有通过买房(做房奴)先入地狱,苦上几年,这才是脱贫致富的不二法门。
美国老太太为啥房奴做得不揪心?
有人老是拿美国老太太按揭还贷几十年,提前住上舒适的房子,过上幸福生活的事例来证明做房奴能提早圆住房梦想。而中国老太太由于思想太保守,到死了才刚刚住上新房,意在讥讽中国老太“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但是现在很多中国人在潜意识中还是怀揣着中国人固有的传统思想和观念,却在行动上选择了最时尚最潮流的西方超前消费主义。要知道美国老太太为何会感觉幸福?除了他们的开朗、开明,更是西方国家有一整套从婴儿到死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这种社保体系下,国民享有高福利待遇,当然敢于透支消费、提前消费。
而中国的房奴则不同,你把几十年的未来财富所得都用在了高房价上,其他的刚性消费咋办?要知道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房奴除了有还贷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等多重大山共压,可见中国房奴的压力是全世界最重的!房奴们尽管可以多住N年新房子,同时,他们必须接受一种心理上的交换条件,那就是要承受没有贷款买房的人所没有的生活压力。一种害怕生活从高处跌落到低处的恐惧,这种恐惧和心理压力让他们不见得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的买房者幸福到那里去。
刚做房奴时不可怕,实现拥有房子梦想很幸福。因为为着你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是幸福的,可怕的是当你实现了梦想后却又要面对每月的巨大的还款压力。怕这几十年你的人生发生变故,这种精神压力会折磨房奴的一生。千万别说房子是心灵的港湾,这话对房奴而言用之不妥,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房奴追求的是房子价值利益上的驱动,而你要付出的则是金钱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压力。有报刊曾以《98%的房奴有精神病症,心理诊所被挤爆》为标题,乍看起来夺人眼球,但细细想来怅然若失:谁解其中味,一把辛酸泪。但是,我相信即使不买房的人也能理解房奴的酸楚。
中国的房价面临两难境地
有专家认为:中国房价一旦下跌,就意味着人民的财产被大量蒸发。当人民发觉自己大半生的努力付诸流水时,可能对决策层会有更多的埋怨。但是,我觉得当今的房价已面临两难境地,如果房价下跌,大量先前大举借贷购房的房奴会被深套其中。而如果房价不跌,中国大多数民众的购房问题如何解决?保障房最多解决20-30%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况且,中国房地产泡沫已经形成,破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要想房价只涨不跌恐怕是一个神话。试想,届时中国的大量高价购房、身背一身债的房奴该怎么办?其结果跟2007年6124点区域被套的中国股民一样,可能还要进一步忍受深套的煎熬。我觉得中国房地产在政策上的错误,将实实在在的影响到整整几代中国人的命运。
常常看到房奴们为自己的房产也随着楼价上涨升值不少,而欢欣鼓舞,但他们哪里知道,这几十年的房贷是不好还的!这种透支自己未来、降低生活质量、把自己置于无保障的境地的状况根本没有幸福感可言。还是那句话,我们真的错过了房地产调控的最佳契机。试想,如果2008年政府将房地产调控进行到底(当时上海的房价只有1万多/平米),中国房奴的还贷压力会减轻多少?房地产给社会带来的激烈的矛盾也会小很多!不过说这一切都已太迟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