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股被惨遭“血洗”有深层次原因
(2011-06-13 10:55:00)
标签:
股票 |
补跌是B股暴跌的原由之一
B股下跌的最大元凶,可能更多在于补跌的需求。回顾此轮A股市场的调整历程,4月底B股调整幅度要远远高于A股;其后中小板及创业板跟随主板市场下跌,且跌幅要远甚于主板市场,而B股在此期间则略微得以喘气。不过随着国际板推进日趋明朗(以人民币计价),使得B股和国际板合并希望已经破灭,B股市场早已失去了支撑其趋势性上扬的基础,故调整之旅肯定会继续,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B股下跌的幅度肯定会超过主板市场,甚至要远远大于中小板及创业板的调整幅度。不仅如此,B股还是由于前期涨幅较大,从86点涨到329点涨得较猛,在弱市中出现调整已是必然。
外资撤离导致B股被血洗
纵观此次B股下跌,前期涨幅比较多的股票下跌幅度比较大,如上海本地股等。B股的市场规模很小,稍有较大资金的进出就容易造成暴涨暴跌。据研究,此次B股大跌与日本资金撤离关系很大,翻看很多B股公司的股东也能看到,日本机构是一些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此次暴跌,是日本资金快速撤离所致。日本在发生地震后,经济面临修复,一些日资不得不暂时撤离B股,回到国内。而且,从B股近期暴跌如此迅猛情况来看,肯定有大资金辙离。
深层次原因:B股未来何去何从?
截至5月20日,B股有106只在交易的个股,A股有2136只个股;流通B股的市值合计2047.16亿元,流通A股市值合计203748.79亿元。B股市值仅是A股市值的1%。B股成交金额是A股的0.31%。从估值来看,B股的估值水平远低于A股。按5月19日收盘价格及上年年报数据计算的B股整体市盈率为13.72倍,A股整体市盈率是18.32倍。
除了二级市场的交投不活跃,B股的一级市场更加惨淡,基本已经完全丧失了融资功能。根据Wind数据,自B股市场成立以来仅实施了6笔增发,6笔配股。其中,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增发是ST大路B 2004年7月定向增发募资4.98亿港元。而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配股是2004年7月金桥B股以0.54美元/股的价格配股融资0.23亿美元。我们无论从B股的交易量活跃度和融资功能来看,B股在A股市场上早已处于边缘化状态。
B股市场成立之初,为了帮助国家吸引外资,在90年代初期,国内经济发展需要外资。而现在,我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储已达3万亿美元),可以说我国的外资已经过剩,不再需要通过B股市场实现引进外资的目的。尽管B股当年在引进外资方面发挥过作用,但是现在它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未来何去何从?已是一个让管理层不能再回避的问题了,随着国际板与B股合并的可能性已经失去,B股投资者想借国际板推出的契机,通过与国际板合并解决这个半死不活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希望已经破灭,B股市场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只能选择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