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问题从来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法国不断升级的罢工事件正演变成为一场欧洲的社会危机;从法国、德国、西班牙,到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罢工像流行病那样在欧盟诸国中蔓延,而其背后所反映的却是欧洲高福利社会和养老模式出现在种种困境。拿法国来讲,法国退休金赤字在2010年将达323亿欧元,2018年将达423亿欧元。沉重的债务负担正在吞噬着政府财政资源。
西方国家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并开始推行从出生补贴到丧葬费的一揽子福利计划,与之相伴的就是政府长期承诺的迅速扩大,这些承诺最终承担者仍然是国家财政的巨额赤字。政府对社会基本养老的承诺具有制度刚性,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养老保障覆盖面扩大对财政的潜在压力正在显现。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长期靠财政偿付已力不能及,使一些发达国家的养老保险更加不堪重负。综合来看,中国无法完全照搬西方完全福利化的国家保障养老模式。
中国养老问题已变得非常严峻
我国老龄化问题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社会具有老化速度快、老龄人口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上海、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老龄化情况更加突出。而发达国家是在实现了经济起飞和工业化完成之后,才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时西方国家已经开始由生存型社会进入到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只要不发生金融危机,养老问题并不显现),而中国是在民众整体低收入水平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未富先老且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据最新数据,中国目前养老金缺口大约是1.3万亿人民币。另据2005年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缺口的报告预测: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测算,2001年到203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达9.15万亿,这还是未考虑货币购买力贬值的因素。其实,弥补养老金缺口可有多个途径来解决,比如国有资产划拔、增加缴费群体与比例、增加投资收益,如果上述办法都不行,还可向法国学习,推迟退休年龄,人为改变老年人的定性,从60岁上升到62岁,不过这样可能造成民众的不满,社会的不稳定。
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养老赤字也在逼近中国,去年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1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全年基金总支出8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4%。收大于支,但是支出的增长速度大于收。还有2001年以来,在覆盖城镇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中,参保人数平均增速为4.04%,已经低于退休职工人数平均增速6.64%,而养老金的筹集主要依赖的是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可以肯定,养老金收小于支的局面若持续下去,全国养老保险不仅是历史遗留资金缺口漏洞难以填补,就连眼前的收支出现赤字也将会发生。
我国当前的养老体制有失公平
最新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未享职工养老保险待遇的城乡60周岁以上居民约1.4亿人,其中农村约1.2亿人,城镇约2000万人,而我国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属于全国基本养老制度的一块空白。尽管,我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启动,这意味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走向真正的全覆盖。但是,此种的全覆盖仍是低水平的全覆盖,以“新农保”为例,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共担的养老保障模式。虽然如此,但农民的养老金还是少得可怜,与机关和事业单位不成比例。
还有当前养老保险的多轨制,也引发公众的诟病。今年2月27日,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表示:“同样的学历,甚至是高工、高学历,退休工资都比自己在机关的同学、同行要低,这个现象是不合理的。”社会上关于统一养老保险的呼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80%的网友认为,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养老制度实行“双轨制”十分不合理。
我觉得,养老金既是社会对一个人贡献价值的评价,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安度晚年的“养命钱”。如果说没退休前,农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公务员在工作上待遇应有所差别,但退休后这种差别依然悬殊,显然就背离了公平正义的社会原则。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范畴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制度设计上首先应该注重保持社会稳定和肩负缩小贫富差距的责任,而不是拉大群体差距或带来更多的社会矛盾。
养老体制应分层次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我国人口结构发生快速变迁,传统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萎缩、政府财政支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推进社会化养老共建保障模式应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首选模式。而这种多元支持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就需要养老公共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机构、社会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等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全面跟进。
第一层次:加大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代款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
第二层次:鼓励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保障。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实行劳动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由企业为主,个人为辅代价供款,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
第三层次:积极发展商业寿险保障。采取自愿性,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个人具有经济能力者,可实行积累制筹资方式。
第四层次:传承家庭养老保障。家庭成员对老人的赡养是血缘关系的体现。年轻一代对父母的赡养照顾,也为自己将来获得子女照顾创造了道德基本,这种供养与反哺的循环使家庭养老能够延续。
中国的养老体制不能建立在西方的体系之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体系虽然很优越,但是由于主要由政府承担,使得政府财政赤字庞大,一遇到经济危机这种福利体系就难以维系,所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难以摆脱经济增长和老有所养两头都兼顾的矛盾。而我国的养老体系还处于填补空白时段,而且缺口巨大,难以填补,如何建立一套让老年人在退休之后“老有所养,生活富足”的体制这是每一个老龄化国家都要面对的棘手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