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八菱科技”)因提供有效报价的询价对象只有19家,不足20家的最低要求,而被迫中止发行。对于二级市场来说,八菱科技的被迫中止发行,将会成为一个转折点,它预示着新股发行不败的神话将终结。
资料显示,八菱科技主营业务为热交换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计划在中小板上市。5月31日,八菱科技在拿到了中国证监会的许可证后,获准发行。八菱科技首次公开发行1890万股,预计募集资金2.98亿元,其中网下发行占20%,即378万股。按预定计划,询价结果会在6月9日公布并定价,但意外发生后,根据证监会先前给八菱科技的发行批文中明确“本批复自核准之日6个月内有效”,这意味着八菱科技尽管本次发行失败,但是尚有再次启动发行的机会。
八菱科技为何离奇中止发行?
八菱科技发行中止虽在A股发行史上是第一家,但其发行中止可以说有几个意外的巧合:一是询价机构报价的最后关头,深交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出现故障,导致部分询价机构报价无法提交。二是八菱科技路演间隔端午小长假,前两次分别于6月2日和3日在深圳和上海举行,但其在北京的第三次路演却被安排在7日,导致部分询价机构的工作人员因为休假而没来得及参加路演询价,这也是八菱科技有效询价不足的原因。三是,上述意外的巧合背后,是市场对于新股回归合理估值的向往,可能有部分询价机构因八菱科技报价脱离了可接受范围,而直接选择放弃报价。
机构为何对八菱科技网下配售不积极?
我觉得,八菱科技之所以离奇被中止发行,除了几个“不凑巧”的客观原因外,最主要原因可能其新股定价过高所致。其实,询价机构之所以参与八菱科技询价时态度不积极,应与八菱科技本身就有二大软肋分不开:一是过度依赖主要客户;二是产能过剩风险太大。可能其报出的价格区间,部分询价机构难以接受,而借假期刚过为由,故意不来捧场。相信没有卖不出去的股票,只有接受不了的价格。
有媒体早先提醒投资者,八菱科技完全靠上汽通用五菱养着,如果有那一天,五菱另找一家企业来配套,不知八菱怎么办?细观八菱科技招股说明书:八菱科技的客户确实比较集中,主要包括上汽通用、东风柳汽、重庆长安、一汽解放、奇瑞汽车等国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2008年至2010年这三年间,公司对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1.73%、83.30%和81.22%。其中对上汽通用五菱的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7.06%,64.44%和59.76%。公司也承认,对主要客户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
还有,八菱科技本次募集投资于新增汽车散热器、汽车暖风机生产线项目和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项目投资总额29871万元,本次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上述项目中。要知道,国内现在汽车产能已经过剩,有关中央部委多次警告,八菱科技此时扩充产能,这个风险谁来承担?
首家新股发行失败对A股市场带来什么?
我觉得,新股中止发行是成熟市场的普遍现象,也证明了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目前二级市场比较低迷,新股破发频频出现,新股首发市盈率也开始下降,而随着二级市场价格的不断降低,开始倒逼一级市场挤掉过多水份这是新股询价约束机制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另外,“新股不败”是不正常现象,新股发行失败和新股破发才是正常现象,目前市场正从不正常到正常的转换过程中。新股发行中止也给券商敲了警钟,承销商和保荐人应该清醒起来,及时应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随着,新股发行改革的步子不断扩大,形成充分竞争的保荐人队伍,以促使保荐人推荐更好的公司发行上市,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投资者也可以根据保荐人既有的成绩单(其保荐的上市公司质量如何?),选择投资哪家上市公司。
我觉得,新股中止发行的出现对A股市场长远发展很有好处。两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下来,投资者已经抛弃了盲目打新的挣钱模式,随着新股中签率大幅提升,以及新股中止发行的首家出现,表示投资者(包括机构)在不断觉醒。在这种情况下,发行人和保荐人应当觉醒,积极应对市场的新变化,主动降价,唯有这样一直困挠着A股高市盈率、高超募、高价发行才能因遭遇投资者的抵制,得到根本的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