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因何成为市场的弃儿?
(2011-06-03 16:48:35)
从4月18日大盘最高点至6月2日收盘,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区间跌幅分别达到-20.86%、-18.61%、-15.65%,跌幅位于16家上市银行前三甲,如果说银行板块跑输整个大盘,那么城商银行更是跑输整个银行板块,这让投资者损失惨重。昨日(6月2日),当银行股再次领跌大盘,宁波、南京、北京银行跌幅都愈4.5%以上,跌幅位于银行股中的第二、三、四位。
城商行因何遭到投资者唾弃?
进入2011年,监管层突然收缩城商行跨区经营。同时,城商行在经历前二年快速扩张后,内部管理风险再度暴露出来。前不久,齐鲁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暴露出来的一些案件,也令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其所依赖规模增长的盈利模式提出质疑,其股价的剧波震荡就是佐证。城商行跑输银行整体水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估值水平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现在溢价逐步被削减,那么其未来估值向股份制银行看齐就在所难免。
跨区经营受限和资金短缺是城商行发展瓶颈
今年收紧的货币政策对于网点有限、缺乏揽储优势的城商行无疑是雪上加箱。我预计,银监会对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北京银行为首的地区性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短期内不会放开,传统的依赖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正面临监管以及紧缩货币政策的双重考验。现在股份制银行可以任意跨区扩张,而城商行却受到限制,那么城商行股价跑输股份制银行,政策性因素不可忽视。
在过去的二年间,一些二三线城市,涌入大量的银行机构(其中也有各地城商行的身影),短短一条大街上就有五六家银行,同业竞争相当激烈,而市场的容量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么多金融机构。由于信贷过度投放,使得城商行对资金的需求与日骤增,对于有些城商行来说踏入资本市场门槛可能尚需时日,而物理网点的扩张成了必选之路。然而,这些城商行在大规模扩张时,却忽视了“内部管理与风控体系的完善”。这是诸多中小银行都面临的棘手问题。
今年收紧的货币政策对于网点有限、缺乏揽储优势、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城商行而言无疑是雪上加箱。央行连续几次上调准备金,尤其是5月上调准备金后,明显感受到实体经济的贷款需求与银行额度限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中小银行为了拿到信贷资金,只能向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的股份制银行进行拆借。最新数据显示,4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16%,较上月上升23个基点;7天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3.01%,较上月上升59个基点,这说明中小银行过度依赖信贷扩张后,造成资金面的严重短缺。
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的优势是资本充足率高,但关键是其现在资金紧,在跨区新设机构受限的情况下,后者的负面影响将大于前者的正面因素。要知道,由于负利率的长期存在,今年整个银行存款增长情况都很差,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被迫发行很多理财产品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而城商行网点少,所以这类中间业务也很难做好。
尽管银行板块市盈率已降至7倍,但由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房地产泡沫坏账、每年向资本市场大规模再融资的问题,都使银行股再便宜也涨不上去,而银行板块中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其规模较小、跨区经营受限、资金严重短缺、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等因素,肯定会在未来股市调整中跌幅在银行板块中名列前茅,所以广大中小投资者在对其进行投资时,要格外谨慎小心。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