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平均为3.3%,而上月的CPI为4.9%。有专家说,本轮通胀又是由农产品涨价引起,于是大家都在追根溯源寻找引发农产品涨价的祸首。有学者认为:农产品涨价是中间商借通胀预期哄抬物价,而谋取暴利。也有人认为:城市周边的土地都被开发商拿去开发商品房,城市70%以上的农产品需求要靠外地长途运输,这加大了其运输成本,菜价不涨才怪。那么农产品涨价究竟是该怪中间商还是开发商?如果不是!那么谁是农产品涨价的原因又在何处呢?
农产品涨价该不该怪中间商?
年初北京人代会上,许多代表对该市的菜价意见很大。而市府的一位官员回应,说北京菜价居高不下是因为中间商加价太多。据称,一斤胡萝卜从甘肃卖到北京,销地价是产地价的八倍。这样北京市民多付了钱,而外省市农民却没赚到,利润归了中间商。该官员的言下之意就是农产品的涨价都让中间商暴利挣去了。
但是,我认为中国一二线城市高菜价并不是中间商的错,归根到底是,是各大城市蔬菜自供能力短缺所致。试想,如果菜供应充足,中间商怎么能够把价格加到天上去?如果一元五角一斤的胡萝卜可以随便买,谁会去买中间商5元一斤的胡萝卜吧!可见,把菜价上涨的责任都推给中间商,有些不妥,只能说如果刨去各种运杂费,中间商挣得要远比原产地农民多。
设想一下,假如没有中间商,那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菜价反而会更高,外地菜农的收入会更低。因为如果北京、上海所需的蔬菜70%都要靠外地跑长途来供应,那么没有中间商的长途贩运,北京等城市的菜价会出现百分之七十的缺口,届时,菜价会涨到哪里去,我都不敢想象。所以说,中间商不仅不是北京等大城市高价价的推手,反而对降低菜价有功。如果不是中间商把农产品源源不断的供应市场,可能北京市民买菜的开支一定比现在要大得多!
从菜农角度来讲,如果蔬菜、瓜果买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或很亏本买,而因为有了中间商菜农还可以多挣一点。要说中间商暴利,如果他们不贩菜去打工,一年的收入可能是三万元,而因为贩了菜,跑了长途,一年贩菜的收入是四万元,那么你肯定会觉得他们挣得也是辛苦钱!所以中间商并不是农产品涨价的主因。
农产品涨价该不该怪开发商?
现在我们去郊游,你会发现在原本的农田上都建起了商品房,有的地方都在施工建设!大量城市中心城区周边的农田被开发、被占用。有人就把农产品上涨的责任归咎于开发商疯狂囤地或开发商品房,致使城市农产品的自给率不成三成,剩下需求都要靠外省市调运入市,运输成本上升,当然农产品价格要涨!但开发商的经营范围就是开发建造商品房,如果没有得到城市管理者土地出让使用授权,开发商是无法挤占城市周边大量农田的。所以,把棒子打在开发商身上,也有失公平。
如何解决农产品的上涨问题?
按经济学来讲,通胀是货币现象,即央行若不过度投放货币,造成农产品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激增,以及大宗商品市场的过度炒作,农产品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如此大的涨幅。换而言之,只要货币投放适度,农产品是推不动通胀上升的!所以在治通胀的重点应是紧缩银根而不是去利用行政手段来控制农产品价格,否则会再走市场经济的老路,就会错开了药方,不仅通胀控制不住,还会使农产品因为价格控制而更加短缺,这无疑是火上浇油,为日后涨势更猛。
对于各地方政府而言:一、要建立农产品的大型储备仓库,在遇到突发的自然灾害时,可以通过抛储的方式来增加市场供给,以平抑农产品的价格。二、要转变过度依赖房地产业支撑地方经济的思路,把城市周边区域的农田保护起来,并加大农业基础设备的投入,争取城市农产品自给化率达到70%。
所以,一味把农产品的上涨怪罪于中间商和房产开发商还是有些不妥的,其实农产品的上涨主要原因:货币超发和地方政府对菜蓝子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所致,鉴于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有着刚性需求,社会低收入人群对农产品涨价十分敏感,又鉴于农产品占CPI中的权重很大,所以控制农产品价格是当前政府遏制通胀的重中之重。其实,控制农产品上涨的办法就是:央行收紧货币和地方政府加大农产品市场供应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