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导致通胀的原因就是货币失控

(2010-12-07 10:00:24)
标签:

财经

     临近年底,很多人要置办冬装和购置各类干货,但大家突然发现,这些东西的涨幅都超过了30%。专家们在解释近来物价飞涨的原因时,大多都归咎于天气因素,如棉花减产和今年是干货小年,要不就说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但这些都不是实质,我觉得导致今年通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失控。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货币现象。我国近来物价全面上涨的原因就是货币发行过量的所致。物价上涨去年就开始了,导致中国物价出现全面上涨的直接原因并非是美国的第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而是中国的货币发行失当。

    一、坚持人民币不升值,导致基础货币增发

    美国财长盖特纳曾不止一次的表示,中国通胀是因为人民币不升值所致。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采取鼓励出口政策,使得出口快速增长,但贸易顺差也随之扩大。由于中国实行“结售汇”制度,这些顺差最后都转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而中国央行为了购买这些外汇,不得不向市场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最终导致流动性扩张。

    其实,中国在贸易失衡后,如果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包括适当让人民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逐步升值,这样会延缓出口快速扩张的势头,也会减少贸易顺差。但中国的过量流动性都流到房地产市场,进而在实体经济和物价上人们感觉压力并不大,就放缓了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步伐。而在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加码后,过量货币最后流出房地产业,流向整个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通胀。

    二、剌激政策加速了居民通货膨胀的预期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也执行了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所谓“凯恩斯”的经济剌激政策,但由于政策失误,信贷剌激过大,本来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最后变成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信贷和货币增长出现超高速局面(去年国家投资4万亿和信贷发放近10万亿),从而引发了社会对通胀的预期,加深了人们对通胀的恐惧。通胀预期的提高促使了通胀的自我实现,这在房价和农产品期货上体现最为充分。

    由于房地产市场泡沫严重,中央政府先后采取了二次史上最为来励的调控政策,这使得房地产无法再吸收过量的流动性,进而货币之水,就涌向实体经济,最终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局面。

    可以说,中国通胀主要是货币政策不当造成,美联储二次量化货币政策只是进一步加重了输入性通胀的预期。现在抑制通胀是宏观政策首选。中国现在不但要改变负利率的状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0%,还要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弹性有序的每年升值3-5%),只有让人民币升值到位,以及货币发行量根据国内经济实际情况而定,与外汇储备脱钩,通胀的压力才能减轻,高通胀也不会经常每隔二三年就发生一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