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的暴涨暴跌引起了监管层和专家们的注意,有媒体爆出,高盛在股市大跌之前要求投资者注意A股的风险。于是乎,人们纷纷把眼光都集中在国外投行身上,认为股市的暴跌是高盛所为。那么像高盛这样的外资投行真的能否捍动股市,并引发其剧烈震荡呢?我觉得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从监管层面上说,操纵市场是任何一个证券市场的管理层都要严厉打击的,作为有着百年投行历史的高盛,不可能去触犯别国的法律红线,而使自己遭受别国管理层的严励处罚的。中国证券市场早期曾发生过较为严重的“中科系”、“农凯系”、“德隆系”等超级庄家相继被查处的事件,但发展至今法治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的技术手段也日新月异,对市场的异动肯定会作出迅速的反应,2009年三个基金经理做老鼠仓被监管部门严励查处就是明证。
从宏观层面上说,中国股票市场目前体量在20万亿至30万亿,并不是一两家外资投行所能操控得了的。去年4月股指期货推出时正逢A股大跌,当时也有国人认为外资通过打压股票市场在股指期货中做空单而获利。但细查沪深300合约规则和沪深300指数的特点之后,你会发现,打压个别成份股或者一篮子股票的技术难度太高,即使动用上百亿资金,也很难做到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盈亏平衡,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亏损。还有,中金所对期指有严格的持仓限制,多个账户的联合操控行为难逃监管法眼。
那么通过发布消息报告,刻意打压股市是否可行呢?不可否认,像高盛这样的投行的报告,在A股市场的确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那些明确卖出或买入的带有指向性的报告,也会被机构投资者争相参考。但是在国内市场,还没有任何一家中资或外资投行对整个市场走势真正拥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像高盛这样的投行直接服务的对像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买方,也就是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管理人和保险公司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这些机构通常会有几家甚至十几家投行为其递交关于对市场看法的文件。也就是说一个基金经理,每天会收到这样的研究报告就有上百份,这些报告对个股和市场的看法也各个相同,即使对于同一份报告,不同的基金经理和投资机构的解读也不一样,有的基金经理看了高盛的分析报告反而可能吃进低价筹码,有的则可能兑现盈利。所以高盛报告对A股影响有限!
A股的11月12日暴跌,其实在11月中国政府公布10月份CPI时已经做出了提示,很多国内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也表示,如CPI太高,很可能迫使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由于流动性的不足,股市将出现大调整,甚至暴跌。但这些分析都没有引起重视。而高盛也只不过在11月12日暴跌前做出了两份观点相反的阴阳报告而已。
国内专家要求大家对国际投行保持足够的警惕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把A股在一天内的暴跌都归咎于外资投行,这有失公允,因为中国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不要说高盛,就是整个QDII在中国金融领域的介入十分有限,他们的影响力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巨大。本轮的暴涨暴跌更可能的是国内多家主力机构和国企靠拉动权重股,来拉开本年度A股最后一轮行情的帷幕,当即行情因外因即将走完时,暴跌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