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宝哲
在陈氏遗训传承恳谈会上的发言(二)
一个良好的家风的形成,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先贤如孟轲、岳飞等著名人物都是在良好的家风中培养的。在陈氏家风的薰陶下,被视为家族楷模的陈焕潮同志就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典型。
陈焕潮同志,生于1938年11月,是陈士杰先生的第三个儿子。自幼即勤奋好学,立有大志,决心为振兴农业奉献终生,高中毕业后放弃热门选择,毅然考入西北农学院,专攻农业技术,毕业后即被分配到蒲城县农业科技研究所担任农技员。工作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经常深入村队调查研究,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为全县的粮棉增产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工作出色,深得群众好评,被组织任命为农科所负责人。并且因为深得民心脱颖而出,在1980年11月底经蒲城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民主选举,直接被选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时传为佳话。我是1976年由蒲城银行调入农牧局的,由于工作的关系得于同焕潮相识、相熟并相知,成为很要好的朋友。他给我的印象是,思想上爱国爱民,学习上潜精研思,工作上吃苦耐劳,生活上简单朴素,而且敬业好学,纯朴敦厚,沉稳内敛,谦虚谨慎,言信行果,求真务实,正直无私,宽阔大度,温和善良,平易近人。1980年初我被调到政府办公室搞文秘综合工作,后充任副主任,亲历了焕潮同志被破格选为副县长的全过程,我深为好友的顺利当选而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上任后分管全县农、林、牧、水等部门的工作。我们蒲城是农业大县,他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此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在县委的领导下我县农业生产的管理,已由试行棉田联产计醣到劳发展到小麦联产计酬到劳,并进而实行大包干,此事在省委尚有争议,县委、县政府顶着重重压力,坚定按照群众意愿,继续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焕潮同志积极拥护县委的正确决策,并且身体力行。为了不负重托,他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指导具体工作,日夜思谋的是如何振兴蒲城农业、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改善农民生活的大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上任前的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25945万斤,为国家贡献公购粮1816万斤,农业收入4706万元,分配给社员的收入3039万元。仅仅两年时间,到1982年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粮食总产量达到28220万斤,增幅达到四成,为国家贡献公购粮8773万斤,增幅超过过3.8倍,农业收入7950万元,增幅接近七成,分配给社员的收入5245万元。增幅超过七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当然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作为主管农口的县领导,也可以说不负众望,为群众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焕潮同志初展鸿愿前景看好之时,他却遭遇了意外之灾。1983年3月21日渭南地区在华县召开棉田管理现场会,他带人前去参加,中途发生车祸,竟与我们永别了。那天经历的情景,虽然已经过去四十年了,至今我仍然历历在目。当天刚上班,县政府办公室就接到来自故市的电话,报告了一个惊人消息,陈县长的车出事了,已送故市地段医院施救。闻讯后我立即火速将情况汇报县瓴导,领导紧急决定由我同县卫生局长赵勤学带领县医院救护车前去抢救。我们一路警笛呼啸,直奔故市,到达医院后,看到焕潮同志正坐在一个藤椅上,精神疲惫,面色苍白。他告诉我:感到气拘得厉害。据故市交管所所长介绍,当时公路上并无其它车辆干扰,事故原因是所乘吉普车机件故障,和尚头脱落,刹车失灵,于故市北车体侧翻于路东洋沟,乘者包括司机在内三人微伤或轻伤,一人重伤,据医生讲,可能肺部受到破坏。我们立即将焕潮同志送上救护车做应急处理,风驰电掣般地返回蒲城县医院进行抢救。抬下救护车时他已处于昏迷状态,我同赵勤学局长心急如焚。赵局长也是永丰人,与焕潮是亲密的乡友,他亲自指挥已经提前安排抽调最精湛的医护人员参与救治,但终因伤势过重,无力回天而停止呼吸,尽管我们满含热泪,在病床前呼叫着:“陈县长!陈县长!”却听不到任何反应了。焕潮同志就这样匆忙地离去了!
我们以非常悲痛的心情将这一噩耗通知家属,在处理后事的过程中,陈母任老夫人的高尚风范更使人们深为叹服!老人家当时已经七十七岁了,逢此丧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可知。但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是,她虽心中滴血,却硬是人前无泪,其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沉着冷静、雍容大度的精神让人们十分敬佩。老夫人当着自己儿孙的面连声叹息:“咱娃没福,就没有当县长的命!”这难道是老人家相信宿命吗?其实非也!这是老人在绝境中做亲人的思想工作,以宽慰大家的伤痛之情。她思想境界的宽广博大,由此可见一斑。老夫人的坚强柔韧让人动容。人们称赞她风骨峭峻,不怒自威,富有主见,气度非凡。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深刻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我的老伴虽然有病在床,由于病灶压迫脑神经,有时就犯迷糊。但是听说我要参加陈氏遗训传承恳谈会,便想起当年任老夫人的感人风彩,一时来了精神,对陈母的英风赞叹不止,她说老人家“人能行”,真像《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是陈家儿孙的榜样。多次把我叫到病床前问:“你啥时去参加那个会?”表现得极为关切。这既说明了老人操守的影响,也从侧面反映了陈氏的家风!愿陈氏遗训流传百代,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陈焕潮式的骨干精英,为国争光,为家添荣!
不妥之处,恭请指正。谢谢大家!
2023年6月10日
附录:北京李涛:拜读冯宝哲先生《在陈氏遗训传承恳谈会上的发言》有感
参加遗训恳谈会,冯老亲临仰永丰。翰墨飘香传雅韵,诗联媲美付真情。长文万字家风赞,高寿三秦旗帜擎。陈氏儿孙辉社稷,坊坡村里好名声。
渭南骆苏弟: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陈县长因公殉职已经过去了四十年。陈县长衣着朴素,平易近人。我在公社工作时,接待过一次陈县长。那次差点闹了笑话。把戴着压舌帽,身材魁梧的司机当成县长,把陈县长当成司机。
江苏泰州蒋万祥:读《在陈氏遗训传承恳谈会上的发言》,分享冯老对陈氏遗训家风的精辟论述和对陈焕潮同志事迹的回忆及任老夫人的高风亮节的记叙。揭示了遗训家风的深远影响,由此而论证作者对遗训家风建立的观念。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值得读,受益匪浅。我将它收藏了!
西安唐拴虎:边看文章边落泪。我也曾在县医院为焕潮县长守灵,为他擦拭鼻孔不时流出的血水。焕潮县长确实是一个可亲可敬的好人,英年早逝,令人唏嘘。
蒲城肖保仓:写的太好了,赞赞赞!:
渭南张新社:冯老文笔好,文字功底深厚。拜读发言后,深为一名扎根基层,为民众服务的领导所感动。家风家训如沐浴春风,陈氏家族只所以人才辈出,与其家风家训的醺陶影响有直接的关系。
蒲城丁纪坤:知识渊博,学而巧用,说服力强!
大荔邢根民:写得太好了,八方面归纳总结全面到位,思路清晰,能写出这样好的发言稿很不容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