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陈氏遗训传承恳谈会上的发言(一)

(2024-01-31 10:07:59)
标签:

家训

纪念

发言

                           作者:冯宝哲

           在陈氏遗训传承恳谈会上的发言(一) 

 尊敬的恳谈会组织者与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陈氏宗亲、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早上好!能够受邀参加今天举行的陈氏遗训传承恳 谈会,追念陈士杰老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和陈焕潮同志殉职四十周年,表达自己的钦敬之情,我感到十分荣幸!特向陈忠胜老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首先请允许我宣读为本次恳谈会所作的贺诗与贺联:“隽语箴言醒后昆,高堂遗训铸家魂。父慈子孝人伦顺,弟让兄宽血脉亲。妯娌互尊和更贵,婆媳相处爱即金。传承嗣胤铭心印,陈氏门风万代馨。”“遗训家魂留贵宝;丹心热血树嘉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兴家与强国紧密相连,每一个家庭都是社会前进的主体力量。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是中国社会延绵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般来说,“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所长期培育和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一经形成,就能不断地继承发展,并有着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前后相继、陶冶家庭成员性情的作用。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的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特别重视血缘关系的民族,家庭伦理和家风问题,历来受到社会和思想家们的重视。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大量家教、家训、家范、家规以及治家格言中所论述的内容,都与家庭伦理和家风有密切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都是在良好的家风培育中成长起来的。中华民族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重视家风的民族之一。总结、继承和发扬先辈家风的优良传统,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欣喜地看到蒲城永丰坊坡村陈氏家族一贯重视家庭伦理道德的教育,特别是陈士杰老先生所留下的遗训,已被奉为家魂贵宝,作为后辈的座右铭,世代传承下去,陈氏一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陈老先生的遗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父慈子孝。父慈是说长辈要爱幼,要正确地关心、爱护和教育子女,慈祥和霭,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既不溺爱放纵,也不简单粗暴;子孝是说后辈要尊老,特别是要孝敬父母。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是源于自己的父母,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哺育、抚养、教育和关怀下成长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纯真的。父母为了关心和照顾自己的子女,耗费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一种起码的义务和责任,是一个人有没有“道德良心”的重要体现。如果一个人对抚养、关心、教育他的父母都没有“爱心”,又怎么能希望他去爱别人、爱人民、爱国家、爱社会呢?因此,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应是立人之本。 

   (二)兄宽弟让。这就是说兄弟姐妹之间要宽容谦让、互相尊重爱护,《弟子规》中说:“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在古人看来,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恭敬,兄弟姐妹同受形于父母,血脉相联,骨肉至亲,同气连枝,实同一体。兄弟和睦也是父母的企盼,符合孝道的要求。兄弟之间良好相处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兄弟齐心合力,定能创造出巨大财富,使家业兴旺,老少幸福。

   (三)妯娌合好。妯娌虽然来自不同家庭和生活环境,但应当认识能够走到一起,共处一家,确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因此要倍加珍惜。多做感情交流和语言沟通,增加彼此之间的感情基础,培养妯娌情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团结一心,宽容体谅,顾全大局,不猜疑妒忌,不背后嘀咕,不挑肥拣瘦,不躲奸耍滑。妯娌间情同姐妹,亲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自然会融洽和顺,皆大欢喜。

   (四)家庭和睦。家庭是最温馨的港湾,家人间的相处关系影响着每个人的成长和幸福。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间要互相尊重沟通、分享和包容。陈老先生把前三条很形象地比喻为“合乐丹”、“顺气丸”和“消毒引”,只要做到这三条,家庭和睦就水到渠成了。

   (五)奋芸窗。芸窗即指书斋,这就是说要勤奋好学,坚持不懈地追求学习各种知识。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结,它可以提升人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行动,帮助人们获得成功。知识的积累可以使人们眼界更加宽广,思考更有深度,提高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应变能力。知识能使人变得优秀和强大更容易走向成功。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掌握知识,才能跟上社会进步的节奏,不被社会淘汰。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前提条件,是人们腾飞的翅膀,只有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才能向前发展。知识是一种无价的财富,拥有了知识,才能有更多的机会抓住机遇,实现人生梦想。因此,我们应当“活到老,学到老”,学以立德,学以增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六)效达贤。就是要向德才兼备、声望卓著的人学习。古人所讲的“见贤思齐”就是这个意思。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先贤、先烈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要学习他们忠国爱民,信仰坚定的政治品格,尽职恪守,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境界,淡泊名利,清廉自守的道德情操。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更绚丽的光彩。

   (七)能吃亏。这就是说做人一定要胸怀宽广博大,忠厚诚信,吃得亏,纳得憨。俗话说:“人心是杆秤”。你对别人慷慨或吝啬,别人都会掂量。处处计较,处处算计,时间久了,朋友也就走光了。看似自己比别人聪明,把每个人都耍了,岂不知自己因小失大,聪明反被聪明误,占小便宜而吃大亏。事事斤斤计较的人,往往却占不到好处。人情往来,有时候,看似吃亏的人,反而会收获更多;做人大方一点,相处“糊涂”一点,更能够收获真挚的情谊。人与人交往,最好的模式莫过于:适当吃亏,合理装傻,永远利他。有句话说得好,”吃得起亏,才享得起福”。当一个人愿意主动让利,关系才能越来越好,感情才能越来越真。不去和人计较,方能收获信任和好感;适当让出好处,方能得到感激与回报。真正好的关系,不是互相算计,而是彼此付出。与人相交,将心放宽一点,把事看淡一点,才能过得游刃有余,相处得坦然舒心。

   (八)尚勤俭。“勤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勤劳,就是要勤勤恳恳、热爱劳动,不但把劳动看作是谋生的方式和获得财富的手段,而且把劳动视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勤劳为光荣;另一个是俭朴,即不奢侈、不浪费、不挥霍、不铺张,不贪图安逸、不追求享乐,即使经济上非常富裕,也仍然以俭朴为荣。人常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能否勤俭持家,是一个家庭能否保持兴旺发达的重要原因。经济上贫困的家庭,如果能够勤俭持家,就能够逐渐由贫转富;经济上比较富裕的家庭,只有厉行勤俭,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