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栖牛斋主
栖牛斋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379
  • 关注人气: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静夜思》的奇妙

(2009-11-12 14:18:56)
标签:

读诗一得

文化

                                                                  作者: 冯宝哲

    由于讨论“床前明月光”的“床”,想到了李白《静夜思》的奇妙。这首只有短短二十字的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人们传诵。其艺术魅力确实奇妙。这首小诗,本是李白无意于工,绝无雕琢,纯出自然的一首“古绝”,但由于人们喜爱,《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却将它编入五言绝句。这就产生了一奇:律绝是有定规的,在墨守格律者看来,这首小诗如用五绝来衡量,属于平起首句入韵式,但严重失替、失对。第二句二、四两字同仄失替,第三句二、四两字与第二句二、四两字平仄相反而失粘,且为同平而失替,第三句与第四句的第二字同为“头”字同字相对而犯忌。另外,一首只有二十字的小诗,除“头”字相重外,“明月”二字也隔句相重,如此“违律犯忌”的作品被收入五绝,十分少见。二奇:诗是讲究含蓄而忌直露的,但此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像,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而是信口吟来的大实话,却能流传千古,岂不是有点例外。

    李白咏月的诗句很多,堪称咏月“圣手”,为什么独有这首妇孺皆知,具有永恒的生命价值,我以为正是由于以上“二奇”的原因,才使得它能广为流传,连伊呀学语的稚童也能琅琅背诵。孩童们那管什么平仄声韵以及那么繁杂的讲究,怎么顺口怎么来;深奥的词句他们可能还不大懂,浅显通俗明白如话当然更好了。也许正是因为它原汁原味地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才为人们所喜爱哩。

    我这样讲,并非是鼓吹对故有成规的“离经叛道”,诗的格律、诗的含蓄都是艺术的需要,但是也要有灵活性,不能僵化与死抠。这首《静夜思》只所以能获“例外”,不能不说它用字的绝妙。一妙:“明月光”的“明”字,它说明夜空中高悬的是一轮皎洁的皓月,而不是上弦或下弦的月牙儿,只有圆月才会给大地涂抹上一层水银般清冷的素辉。二妙:“疑是”的“疑”字,说明诗人起初是处于睡意惺忪的状态,一个“疑”字,细腻地摹状出诗人短梦初回时一刹那间的心理幻觉,而这个幻觉同现实则肯定有一定差距。三妙:“地上霜”的“霜”字,它自然给人带来一种清冷的感觉,有人说“霜”字说明了是在秋夜,我得承认秋月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但是能疑为霜,本身就说明这可能不是秋夜,床前能有大片月光,说明睡在室外,冷秋是不需要在庭院中乘凉的,按诗中的情景推理其时只能是在夏季了。夏季的深夜也会令人有清冷的感觉。“霜”虽然可以使人产生深秋的想像,但那只是“疑”啊,在夏季的静夜里诗人迷离恍惚间把床前的月光误以为是白皑皑的浓霜,这种错觉的产生是完全可能的。四妙:“举头望”的“望”字,静夜的太空,明净澄澈,诗人抬头仰望,一轮娟娟素月正挂中天,这不正是小时呼作“白玉盘”的故乡的“峨眉山月”么,月还是那个月,但故乡在那里呢?这就使长期客居他乡的诗人,心头泛起了层层波澜。五妙:“思故乡”的“思”字,凝望长空明月,心中思绪万千,想着,想着,很自然地就会陷入低头沉思之中,“思”字是本诗标题的一部分,“思”什么呢?“思故乡”!这就点出了本诗的主题,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事,这一切都包容在“思”字之中,使人产生超越时空的丰富联想。以上这些,也许就是这首小诗引人入胜的地方。望月思乡的立意简直太好了,它虽然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静夜里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恰似一首借月怀乡的思乡曲,永远拨动着异乡游子的心怀。说它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