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荒野之梦(3):冰川与大海相遇

标签:
阿拉斯加冰川入海峡湾国家公园 |
分类: 旅行笔记 |
http://s2/middle/62abfb65g9ef296c86ab1&690
(第二天醒来,是个雨天,雨淅淅沥沥地下,别提多沮丧。但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按计划行事。这天的活动写成一篇游记,代替日志。不用说所有的照片都是黑白灰色。)
地球上所有的河流最终都要汇入大海,即使凝固的冰川也是如此。只是绝大多数冰川在奔向大海的旅途中早已先融化成了河流。冰川直接入海的奇观只发生在靠近极地的多山海岸,阿拉斯加南部的基奈半岛正是看冰川入海的地方。
出海游基奈峡湾国家公园(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是个雨天,细雨蒙蒙中一切都是黯淡的,近山在雨雾中忽隐忽现,远山则完全看不见。旅行中遇到雨,旅人的心情总不免黯淡。我们在细雨中乘船出海,9小时的行程,一切都是预先定好的,不会因为天气而改变。开船前,船长的开场白自然是天气。他说,阿拉斯加天气阴晴难测,雨天属于正常气候,晴天则要碰运气。晴天的好处人人皆知,雨天也不是一无是处:第一,动物更喜欢在雨天出来觅食嬉戏,第二,雨中看冰川颜色更蓝。船长一席话,说得大家高兴起来。出门旅行本应随遇而安,既然遇到雨,只能多想想雨天的好处了。
http://s10/middle/62abfb65g9ef202bbdb99&690
我们的游轮叫Greatland号,上下两层,可搭载150游客。乘船出海是游基奈峡湾国家公园最好的方式,这是阿拉斯加最受欢迎的国家公园之一,公园的主体是700平方英里的哈丁冰原(Harding Icefield) ,也是美国现存最大的冰原,冰层厚达几千英尺。当然,人们从海上是看不到高高在上的哈丁冰原的,即使在苏渥德(Seward)也休想看到。至今人们对哈丁冰原的了解依然十分有限,苏渥德的居民也是在上世纪才惊讶地获悉他们头顶上有一个已经存在了至少1万年的巨大冰原。要看哈丁冰原,须从出口冰川(Exit Glacier)奋力向上攀登数小时,才能走到冰原的边缘。这时人们才会发现,原来从苏渥德看到的那些戴着冰帽或流着冰舌的山峰只是这个无边无际的大冰原的陡峭边缘,平坦的冰原不时被突兀的尖峰刺破,爱斯基摩人称之为“孤独的峰”。 无疑这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地貌之一。
http://s10/middle/62abfb65g9ef2ac32f759&690
http://s4/middle/62abfb65g9ef2c30765c3&690
人们从海上看到的是从这巨大冰原上倾泻而下的许多壮观的入海冰川,以及冰川开凿出的许多曲折峡湾和众多的岛礁,成千上万的海鸟和多种多样的海洋动物就栖息在这片未经雕琢的自然乐土上。建立基奈峡湾国家公园正是为了保护这片自然奇迹和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动物不受人类活动的侵犯。
船一驶离码头,首先闯入视野的是成千上万的白色鸥鸟,在水面上扑动着翅膀。不远处有几只海獭正在仰泳,它们抱胸盘腿的顽皮的样子很让人忍俊不禁。不久船长兴奋地报告前方出现一群杀人鲸,船一直驶到离它们很近的地方才关了引擎。满船悄无声息,人人闭了嘴,只听见一片快门的喀嚓声,来阿拉斯加的游客似乎个个都是摄影爱好者。
在复兴湾(Resurrection bay)口,我们远远看见一道长长的冰川从山峰后面转了一个弯流下来,直奔大海。那是一条非常优美的入海冰川,与挂在山峰间的冰舌迥然不同,十分壮观。驶离复兴湾后,海面上散落着许多植被茂密的绿岛,飘浮在雨雾中,宛若仙境。由于礁岛众多,航道狭窄,这片看似风平浪静的海域其实十分险要。
驶过“崎岖岛”后,“Greatland”号进入阿拉斯加湾。在这片开阔海域,我们看见了灰鲸和驼背鲸。船长介绍说灰鲸不仅食量惊人,还是海洋中迁徙路程最远的哺乳动物,每年在墨西哥和北极之间来回往返。成年驼背鲸身长17米,体重达40吨,堪称海洋中的巨无霸。它们夏天在阿拉斯加觅食,冬天去夏威夷产幼鲸。船长一边开船,一边口若悬河,对生活在这里的各种海洋动物了如指掌。为什么鲸鱼们喜欢来寒冷的阿拉斯加湾?船长说这是由于洋流。来自北极的冷流切入阿拉斯加湾底部,而北太平洋的暖流一直上溯到此,并紧贴着半圆形的阿拉斯加湾逆时针绕一圈返回。冷暖流交汇带来异常丰富的鱼类和大量浮游生物,鲸鱼们于是追踪食物而来。暖流不仅造就天然渔场,还在高纬度的阿拉斯加湾沿岸造就数个优良不冻港。这个情形与同处北极边缘的冰岛和挪威非常相似。
阿拉斯加湾面向北太平洋敞开,无遮无挡,我们在这里遇到强劲的涌浪,船身剧烈摇晃起来,好多人晕了个措手不及。晕船使我错过沿途许多美丽鸟岛,直到驶入哈里斯湾(Harris Bay),海面才重归风平浪静。哈里斯湾也是个峡湾,从峡湾里向哈里斯半岛望去,海岸崎岖呈锯齿形,峰峦叠嶂,几乎所有的峰与峰之间都拖下一条冰川,景色令人惊叹。在此人们可以领略到冰川是如何雕琢峡湾、改变大地面貌的。当冰川向大海伸展时,在海平线下开凿出深而巨大的海槽。冰川后退或海平面上升后,海水涌进来,形成这个迷人的冰蚀峡湾。
http://s1/middle/62abfb65g9ef2d5f3b2a0&690
http://s16/middle/62abfb65g9ef2dc5ba96f&690
http://s11/middle/62abfb65g764b7cbc5eaa&690
穿过哈里斯湾终端窄窄的峡口,船进入更狭长的“西北泻湖”(Northwest Lagoon),西北泻湖走到底就是著名的“西北冰川”- 我们此行的终点。泻湖其实是一个更窄的峡湾,因为大量冰川融水汇入稀释,海水的盐度很低,故称之为泻湖。进入泻湖后,两岸更为陡峭,悬挂冰川更多,景色也更令人惊叹。泻湖上冷风瑟瑟,船长说那是从冰原上刮来的冰川风。湖面上飘浮着大大小小的浮冰,最有趣的是那些躺在浮冰上的海豹们,全都仰着头,扭着脸,以各种姿势好奇地朝我们观望,好像在问:哪儿来这许多不速之客?的确,海豹才是这里的主人,它们一年四季生活在这里,而随季节迁徙的鸟类和鲸类只能算是住客,人类充其量只是匆匆过客而已。
http://s13/middle/62abfb65g9ef2ea23601c&690
http://s16/middle/62abfb65g9ef2f132ea4f&690
http://s5/middle/62abfb65g9ef2f3cb2fc4&690
http://s1/middle/62abfb65g9ef2fdcc5130&690
http://s1/middle/62abfb65g9ef3081c1d90&690
越接近冰川,浮冰越多,冷风也更为刺骨,游客们这时候都不顾寒冷,拥在甲板上,长短镜头一齐对准冰川。小船的优越性这时候充分体现出来了,一直开到离冰川近得不能再近了,船长才熄了引擎。峡湾内一片亘古以来的寂静,可以清晰地听见冰川碎裂和坍塌的声音。清脆的碎裂声此起彼伏,一直不断,大的塌方平均每几分钟发生一次。大块冰体一瞬间坍塌入海,海浪腾空而起,发出巨大轰响,我们的船也随波起伏,之后重归寂静。对许多游客来说,这是平生第一次目睹冰川入海的奇观。只是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冰川风不断吹过来,冷得人直哆嗦。阴雨和冷风在基奈半岛是家常便饭,黑压压的天空下海水是少见的灰黑色,只有冰川很亮很蓝,阴雨天冰川真的很蓝!
http://s16/middle/62abfb65g9ef31ac4534f&690
http://s11/middle/62abfb65g9ef323f3b9ea&690
http://s2/middle/62abfb65g9ef3267e3dd1&690
http://s6/middle/62abfb65g9ef32a63ef65&690
http://s16/middle/62abfb65g9ef32e67c68f&690
http://s10/middle/62abfb65g9ef332b044f9&690
http://s9/middle/62abfb65g9ef333fa71b8&690
回程时船从Chiswell群岛之间穿过,这片布满礁岛的海域是鸟类和海洋动物的栖息地。我们经过时正是低潮,这里的潮汐之间水位落差可达14英尺,岩脚下展露出许多黄色海星和绿色海藻,瀑布从断崖上直泻而下,秃鹰在空中盘旋,海鸥在水面扑腾,成群的海狮懒洋洋地躺在礁石上,并不觅食,也无太阳可晒,或许只是像我们一样看风景而已。一只秃鹰站在高高的云杉枝上不动声色地俯视我们。。。
Chiswell群岛怪石嶙峋,陡崖密布,亚北极雨林丛生。海鸟们喜欢在陡峭的悬崖上安家落户。燕鸥在高高的崖顶筑巢,虽然气候严寒,那上面总是春有野花夏有芳草。海鸦在崖缝中群居,这些懒惰的家伙直接在岩石上产卵孵蛋,根本不为巢穴费心。不过爱吵闹的海鸦须格外小心照顾这些圆溜溜的蛋,以防它们从崖边滚落。鸬鹚则在靠近水面的岩石上安家,以美味滋养的贝类为食,又尖又长的喙有助于撬开贝壳。所有生活在这里的海鸟中,以海鹦最为美丽也最负盛名,鲜艳的喙是海鹦的标志。海鹦擅长潜水,也喜欢开阔的视野,爱在悬崖高处落户。海鹦只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海岸,比如冰岛、挪威、阿拉斯加等,所以看见这些难得一见的美丽鸟儿不断飞来飞去,为觅食忙碌,很是稀罕。
基奈半岛峡湾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冰川和海洋一万年的约会,这里不仅展示冰川的变迁,峡湾的壮丽,气候的演变,也揭示海洋动物的生存迁徙之谜。自上个冰川期谢幕,已经一万年过去了。冰川仍在继续雕刻这里的海岸,板块漂移和频繁地震仍在改变这里的地貌,提示人们漫长的地球演化从未停止,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