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音乐巴赫日本欧先生的大提琴小鼹鼠育儿 |
分类: 图书推荐 |
周日晚上天天妈还书时提到了《欧先生的大提琴》这本怎么给孩子讲?说实话很多有背景的,情感深刻复杂的故事我都还没读(我的童书阅读水平和品位的增长基本上是随着迪迪的脚步的),那天细细的读下来,很是感动。
http://s5/middle/62ab8dcbt764df0d7d494&690
在读到他们遭到了火箭弹的袭击,救济车都被炸毁了之后,欧先生穿着礼服,摆上了折叠椅,取出了大提琴,调紧马尾弓,涂上松香,开始拉琴,是巴赫的曲子。这一段就让我澎湃了起来,记得若干年前狂迷影片《英国病人》,比诺什扮演的安娜在废墟中看到已经倾斜的钢琴时弹奏的就是巴赫的曲子。为什么在战争中,大家选择慰藉人们心灵,给予人们美好的力量的曲子都是巴赫呢,对于音乐并不了解的我,赶紧搜了一下对巴赫音乐的介绍。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抒发了对人类灾难、痛苦的怜悯、同情以及对和平与幸福未来的渴望。其音乐之纯洁表达了我们最高境界的伦理道德,我们最高尚的品行,我们最圣洁的情感。难怪这时候人们都会想到巴赫呢。书中,欧先生的演奏也是让人们不再烦躁,不再害怕。“这琴声就像救济车带给我们的东西一样,能支撑我们活下去”。从此,每周三下午四点,欧先生都到中央广场独自一人演奏,给大家精神的支撑。
当大提琴被炸飞后,靠什么东西支撑着活下去呢。这时候,书中的小女孩我,把一个皱巴巴的小纸袋抚平,在上面画了欧先生拉琴,周围落满鲜花的图画,送给了欧先生。这里与之前小朋友们当欧先生是个怪老头,故意在他门前淘气形成了对比。也说明音乐给予孩子的触动,让她重新认识了欧先生,并且这时候她的画对于欧先生来说也是一种精神的鼓励和支撑。她回馈的方式与欧先生给予的方式是相似的,这点也说明在物质极其匮乏,生活在绝望的困境中,精神的给予才是支撑大家活下去的源泉。
最后欧先生仍旧准点来到了广场,向大家鞠躬,然后拿出了口琴,吹出了忧伤又好听的曲子,毫无疑问,仍旧是巴赫的曲子。欧先生最后演奏完致意的动作好帅。
相应的我们也可以看一下这本书的故事背景,该书与1992年波斯尼亚22位平民丧命于一场迫击炮攻击中,大提琴家斯梅洛维奇在萨拉热窝街头,连续演奏了二十二天,这段历史相像。另外马友友曾在他的演奏会上向斯梅洛维奇致敬,演奏了巴赫的曲子。两人拥抱在一起,斯梅洛维奇穿着褴褛的摩托车皮衣,披着杂乱的长发,面容沧桑,是他用大提琴抵挡了炸弹、死亡和毁灭,带给了人们安慰与希望。
如果我们认为这本书直接给孩子讲在情感的理解以及音乐给予人们的精神力量上孩子们消化起来有难度。我们不妨从其他绘本引导一下,比如:
http://s11/middle/62ab8dcbt9f0b6a4f6e0a&690
李欧·李奥尼的《田鼠阿佛》。秋天的时候,小田鼠们都在收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杆,大家全都一天到晚的忙活,唯有阿佛例外。当大家质疑时,他还强调‘我在干活儿呀’——我在采集阳光、颜色以及词语。当冬天食物已经耗尽,没有人想聊天的时候,大家想到了阿佛说起过的阳光、颜色和词语。这时候,阿佛就像施了魔力一样,让大家闭上眼睛感受金色的光芒,感受蓝色的长春花、黄色的麦田、红色的罂粟花、还有草莓丛中的绿叶子。最后还像舞台表演一样清了清嗓子,表演了诗歌。这书从物质匮乏,精神慰藉上面来理解相对比较容易,而且精神层面也不局限于音乐,包含了色彩、诗歌和温暖的感受。
http://s2/middle/62ab8dcbt9f0b6afc12b1&690
从音乐的角度来说,《鼹鼠的音乐》一只小鼹鼠看到电视上小提琴的演奏觉得喜欢,决心要学小提琴。从期盼等待,到拿到琴以后的练习,从最初的恐怖尖锐的噪音,到一次次练习后发出的音符,演奏的乐曲,直到后来通过音乐表达出他的情感、思绪。这也是孩子学琴的过程啊。而图上呢,不止小鼹鼠陶醉在音乐当中,地面上的橡树、小鸟、动物、人们,包括国王和王后,都享受着它的音乐,甚至这乐声抚平了人们的愤怒和悲伤,改变了这个世界,画面上军队放下了武器握手言和。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另外该书图文设计得很巧妙,从扉页到版权页上的小图一个都不能错过。一上来,小松鼠拿着橡子吃,狐狸追松鼠,橡子掉到了小鼹鼠家的上方,然后雨露阳光,小橡子生根发芽了,这就是后面小鼹鼠家上面的那棵大树。橡树随着小鼹鼠的音乐功力在成长,起初是小树苗,甚至经不起鼹鼠拉出来噪音的干扰,渐渐的随着音乐的优美,大树茁壮成长,也渐渐吸引了小鸟和小动物,以及劳作的人们乘凉。上下两条线索,图文结合的非常巧妙。单听文字是断断无法感受那个美和趣味的。
http://s5/middle/62ab8dcbt9f0b6c5c24a4&690
从大提琴乐音给予人们抚慰和力量来说,《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正是讲的日本神户1995年地震给人们的灾难,1998年,来自日本各地,不同年龄的1000位大提琴手聚在一起排练、演奏,举行了支援地震灾区重建家园的“1000把大提琴音乐会”。随着报名人数的逐渐增加,随着排练时一点点捕捉万众一心的感觉,随着每一位提琴手情感的释放……1000个大提琴手的演奏如海浪一般,充满了感情、充满了祝愿,1000个故事变成了同一首歌,1000种声音变成了同一颗心。这本书对于现在的灾难来说,也正好给孩子们阅读。
学琴、学音乐、学艺术,甚至包括阅读,这些精神层面的输入,除了丰富我们生活的享受外,在困境中、在孤寂中、在绝望中,也是能给我们支撑的力量、抚慰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希望和勇气的。孩子结合这些学习艺术和亲子阅读,也就渐渐能感受的更深刻细腻了吧,反过来在孩子的乐声或者作品中也会表现出来,就像《1000把大提琴的合奏》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变化,就像小鼹鼠的琴声中表现了它的情感和思绪。听的人也就能感受到那个魅力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