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绘画,家长做些什么

(2011-03-14 23:36:00)
标签:

迪迪

走进

涂鸦

鸟居昭美

幼儿

绘画

表达方式

绘本

表现

育儿

对于绘画我并不专业,甚至都算不上懂,只是从迪迪画画开始,有一些粗浅的认识。最近这段时间迪迪对绘画极其的着迷,我也跟着兴奋,另外在一些交流中也有一些感触,就说些有用的和没用的话吧。

 

一、对于儿童绘画的定位
我一向认为那就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就如同说话、行为动作是孩子的表达方式一样。作为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对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兴趣,习惯这样的方式,同时提供给孩子持续不断的好的资源的输入(比如绘本、参观美术馆、在大自然中观察欣赏等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孩子要这样表达要那样表达。作为家长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输入这部分的工作,而不是着眼于输出的指导,不论是语言、绘画还是表演,虽然从输出着手很容易看到成果,但这就类似于应试教育了,而输出反应出来深层次的是思维,这部分的锻炼与表现难道不比表面的形式更重要么。于是我就认为简笔画、涂色、做示范、临摹都是简单粗暴的在教孩子画画,这样限制孩子的思维、想象的方式,还不如不去做。

 

二、提供环境、材料
给孩子提供充分的绘画材料,纸张(至少要8开),笔、颜料,其他的手工工具等。迪迪一直对绘画都算蛮有兴趣,只是当初我在纸张上提供的有些吝啬,一般是A4大小,有时也比较随意的拿一些纸让她画,这样画起来其实也就有一搭无一搭的。突然画上瘾了就是因为春节回老家,爷爷给她拿了一摞8开的纸,因为是过去的那种很薄很破的纸,大家就谁都没在意,拿去随便画吧,这样她就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了,甚至唱得歌也要画出来,玩的游戏也画出来。回来以后给她买了好多8开、4开的绘画纸,起初看她还那么几下一张,一口气十几张的画,也是心疼,不过想想何苦在意那个结果呢,画吧。而真的画起来,孩子还是喜欢更大的纸,现在对8开的都嫌小,总觉得表现不充分似的。

 

需要说明的是,笔的色彩以及颜料的色彩不要提供太多。颜料基本上三原色以及黑白就够了,如果怕孩子调紫色不容易那么正,可以加这个。在很多书里都会强调限制颜色,这里就不再细说了,直接看书更好。

 

三、尊重孩子的画:
1、听孩子讲画。孩子画的过程中或者画完以后给你讲画时,要认真听,给予积极的回应。但是夸孩子要注重细节,不能光说一句“画的太好了,太棒了”,那种话会显得很虚,跟应付没什么两样,孩子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儿好。不会夸的话,倒不如就把孩子讲的那些细节那些故事交流充分了,对孩子就够了。而往往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又激发孩子想起画别的了,然后就赶紧拿纸拿笔表现那些了呢。

 

2、帮孩子标注做记录
帮孩子签名、标注日期、画的主题、记下每个细节的描述,拍照、做记录等等。也可做个人名章,让孩子自己签名。这些形式上的细节让孩子觉得你很重视。

 

有些画,过了很久我看着也还大概能记得,可有些画没有那些标注真的就不知所以然了。然而迪迪再次讲起时,几乎不差字的表达,说明当时是有意这么画的呢。这点是跟小时候不一样的,当初是画什么我们大人说像什么可能就引导说我们的了,现在是有意设计的,所以就不会因为我们的说法而改变了。

 

我们做这些记录,看着孩子的变化和成长,蛮有趣的。

 

3、保存和展示
不管画的怎样,要给孩子的作品保留一段时间,千万别直接丢垃圾桶或者在外面上课后不把作品带回家。大人的态度孩子会敏感的,你在细节上的尊重,会让孩子觉得那是幅好作品,我还想接着玩一玩。有些作品我们也可以挂起来展示。

 

4、对于孩子“乱画”的解读
不同年龄段表现的方式本来就不一样,建议家长还是看看相关的育儿书吧。鸟居昭美的《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林菁菁的《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杨立峰的《幼儿绘画探秘》等等都不错,这些书会让我们以新的视角去欣赏孩子的画。

 

而我也看到过孩子们“乱涂乱画”后的解说,什么龙卷风啊,大怪兽啊,果酱啊,也都是蛮有趣的,所以又绕到了听孩子的画的部分,这是最重要的。

 

四、绘本的使用
说到读绘本的好处,可能最明显的是看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其实绘画这部分的表达也是能渐渐看到效果,只是最初孩子的语言表达超过了手的表达,所以就显得“眼高手低”,说出来的很丰富,而不听的话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强调“听画”。但手的锻炼也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不必那么在意表面的结果,孩子说出来的,想表现出来的才是她思想的核心。

 

对于绘本,我比较想说的是,对6岁以下的孩子,绘本延伸到绘画也罢手工也罢,不要用临摹的方式。看了哪本书喜欢,有感触,合上书以后,拿出纸笔,让孩子去画去表达,如果孩子表现了与书里相似的方式,那是孩子对书的理解,是印象深刻;但也有可能是孩子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感受,增加了自己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表现方式。而临摹,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难度太大,没到那个时候,那种太技术的太过专业的事情还是等孩子8岁左右再做吧。

 

五、关于涂色
幼儿园的绘画很喜欢涂色、很多益智的书或者活动也爱让小朋友涂色。美其名锻炼孩子的小肌肉,让孩子坐得住,认真细致有耐心。涂色承载了太多的目标和作用,而唯独对绘画的意义呢。迪迪小时候一直不喜欢涂色,我对此也没有要求过她,但她心里明白大家的要求不一样,在幼儿园就要涂的整齐漂亮,在她迷上画画以后,跟我深聊过一次这事儿,我给她的建议是,如果不喜欢涂大色块,可以做小块的装饰,或者条纹,或者圆点点或者三角形、方形,颜色也可以组合搭配等等。她听着觉得有趣,其实不知道我的这些建议要求更高呢。这些话还真看到了一些效果,后来见她开始一些细微的装饰了。最近几天的画,某些地方见她做得很精细,耗时很久的去雕琢,让我感触涂色是要为画服务的,当孩子想通过一些细节表现这幅画的时候,自然会去涂色,会画的越来越细致,这些细节的表现其实是更有意义的。没必要让孩子为了涂色而涂色,为了锻炼小肌肉而涂色,那样的教育就反了。

 

啰嗦这么多,希望看过的家长赶紧买纸、笔、颜料去,这是我最近忽悠最多的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