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欧洲行(18)保加利亚|以“智慧”命名的首都索非亚

标签:
保加利亚旅游欧洲索菲亚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
一个去过保加利亚的女友跟我抱怨,索非亚非常沉闷,没什么可玩的,还是乡下的玫瑰谷更有意思。谁说不是呢,但玫瑰采摘季节在六月,我们暑期来此,只能将首都索非亚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打卡之地吧。安排了两晚住宿,随意看看。
先说整体印象,非常不好。总体来看,普通民众都挺可爱的,but但凡能够向外输出点权力的人,就显得非常冷漠、官僚和不友善了。我总结为,那种鸡毛当令箭的权力仰视做派。
索非亚,sofia,源自希腊语,意为“智慧”。但这个城市是否恰如其名,见仁见智。


我们大约在头天晚上七点多到达酒店,夏季的阳光灿烂如同正午。酒店的位置尚可,在一片安静的居民区内,但设施什么的就太老旧了,和网上照片迥异,顶多算是一个下榻地或者落脚点,谈不上有多舒适。
稍稍安顿好后,我们遛达着走去一条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吃饭。这条商业街随着夜幕低垂,逐渐热闹起来。走在街上的时髦年轻人居多,街道两边都是装点得很chill的玻璃房,布置得浪漫温馨,提供咖啡、雪糕、意大利菜、德国菜等等。
我们一心向往地图上显示的一家中式快餐店Wok To Walk(后来在欧洲多个城市见到),对其他的餐厅一律只眼睛批阅,无意停留;快走到大街的一端,终于看到了快餐店,环境还不错,只见一群老外在起热油锅挥汗如雨地掌勺炒粉面,场面颇为喜人。味道嘛,就是一堆调料放在一起,把自选的食材炒熟而已。但好歹也是连日来我们吃上的第一顿最像中餐的,我俩都吃得很开心。




走了半条街,吃完我们就回酒店休息了。
第二天才是正式游览索非亚的一天。这酒店虽然房间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陈旧气味,但花园餐厅还是有点自己的格调的。

博雅纳教堂的壁画
我们打了个车,首站直奔索非亚郊外的博雅纳教堂(Boyana Church)。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文化遗产,希拉里·克林顿曾经到访此地参观。教堂坐落在一片公园里,树林密布。门口的售票窗口可以购买连同国家历史博物馆门票的联票。
教堂很小,砖体结构,由三部分建筑物组成,从外墙上就能看出明显区别。其东侧的教堂始建于公元10世纪末或11世纪初,中间教堂为13世纪中叶大总督卡洛扬下令修建,故也称“卡洛扬教堂”,其中保存有绘于公元1259年前后的壁画。西侧教堂为19世纪初修建。其中,东教堂是其最古老的部分。
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门走进去,先是门房,一些布景板展示,之后就进入了另一片天地。墙壁上绘满了壁画,共计89幅,含240个人物。壁画分为多层描绘,其中的第二层壁画绘制于1259年,是巴尔干地区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艺术品。为了保护壁画,游客们只允许在教堂内逗留10分钟(以前还是15分钟),并且严禁拍照。这里已经有工作人员非常不客气地对着游客指手画脚了。





教堂前厅中的十八幅壁画描绘了圣尼古拉斯的生平。北墙上的壁画描绘了保加利亚沙皇康斯坦丁·阿森和王后伊莉娜、大总督卡洛扬和他的妻子德西斯拉娃,被认为是博雅纳教堂壁画中最令人感动的作品。南侧的舟行海面的壁画中,舟上妇人掩面而泣,男子镇定自如。舟下一排旋涡表示惊涛骇浪。我买了几张明信片,以对看过的壁画予以留念(以下三张图片均来自网络)。



国家历史博物馆
从地图上看,走去国家历史博物馆也不是很远,1.5公里不就20分钟嘛。但实际走起来,我们对情况估计不足:一个是天太热,一个是要爬坡(这在导航上看不出),以致于最后的几百米我们打了个偶遇的出租车。司机小伙儿正在路边树荫下跟人闲聊呢,被我们拽起来做了一笔生意。英语好,人也机灵。这么近的路照样高高兴兴的。

国家历史博物馆在山旮旯的地方,交通的不便利,不是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前来。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显得空旷,不少大件文物堆放在外面的走廊通道和空地上。展厅的整个历史进程脉络比较清晰,但碍于对这个国家的不了解,所以也只是浅尝辄止而已。展厅设置和文物摆放有点出人意表,二楼是保加利亚南极科考成果展,三楼大厅中央突出一圈出土金器,冷不丁向下一看,暗槽里一具侧卧的干尸正斜睨着你,吓出一身冷汗。




习惯了吃大锅饭的公职人员们面无表情躲在关闭的门窗后,或是坐守在展厅前,毫无生气。有个看起来很老的大妈,可能已经坐了半个世纪还要久,如同一座雕像一动不动,眼皮都懒得抬一下。我有时怀疑她是不是睁着眼睛睡着了。
许多文物不知是不是出于防氧化的目的,包括青铜、银器、陶器、珐琅等等都被刷上了一层类似清漆的涂层,看着是崭新光鲜不少,但其实蛮落后的维护手段,可惜了这些珍贵的文物。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博物馆里展示了一套字母表,我顺手拍了下来。可能是西里尔字母表,属于斯拉夫语系同俄语。塞尔维亚语也是偏俄语,但打招呼有用意大利语的ciao。
罗马尼亚司机Adi提过两点:1)罗马尼亚语和意大利语很像(我那点皮毛也能听懂几个词);2)他完全不认识保加利亚文,说大概有六个还是八个字母在他们罗马尼亚语中是根本没有的。



地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顶着烈日,差点登上博物馆门口大街公交站台一部反方向的公交车,还好及时出现的一辆出租车搭救了我们,请他直接送我们到著名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索非亚的地标建筑的门前。又累又饿的我们发现周遭是环岛,餐厅在颇为遥远的位置。我们于是决定先把大教堂看了,再去解决肚子问题。
教堂之名来自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曾率军与瑞典人和条顿骑士团战斗,使得俄罗斯西北部免于被基督教国家征服。教堂之所以用其名字命名,则是为了感谢俄罗斯帮助保加利亚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纪念在俄土战争中死去的二十万俄军。教堂周边被辟为广场,也就是涅夫斯基广场。
参观教堂无须门票,如果想要拍照,要专门购买准许拍摄票。这座教堂的灯光布局非常好,简直是为摄影爱好者们专门调过的。







不过,我在这里遇到了十分让人生气的事件,令我对保加利亚的印象大打折扣。走了那么多国家,第一次遇到像防贼一样防游客,如此粗暴对待游客的——被不同的人检查了一遍又一遍,末了换个人问都不问直接被激光扫了眼睛。我俩强烈要求该工作人员道歉!
事情经过如图(当时气到手抖,写了一个错别字——权力)。事后女友讽刺他们道,建议他们把票改成face sticker,直接贴脸上!

圣索菲亚教堂
就近找了一家餐厅,吃了一顿食之无味的中饭,皆因被扫了激光后,我眼睛有点不舒服,所以很是担心被灼伤。网上查了一通资料,感觉应是无大碍,这才稍微安心。





恢宏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的不远处,藏在绿树荫中的圣索菲亚教堂显得十分简朴。红砖墙身、低矮的建筑,内部几乎没有任何装饰。而在索非亚人的心目中,这座第二古老的教堂,才是索非亚的城市象征,也是这个城市名字的来源。我不禁联想起伊斯坦布尔的另一座索非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公元6世纪,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种种沧桑。公元6世纪时,拜占庭国王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将此地改建成教堂,周围是贵族墓地。16世纪,索非亚被奥斯曼帝国改建成清真寺,后因地震毁坏,又被重建成东正教堂。
我们在这里亲眼见证了一场一岁多小朋友的洗礼过程。心情总算平复。


索非亚城市漫步
随即在周围走了走,女友有点中暑不适,我们便干脆回酒店午休。




趁她休息的功夫,我赶紧摸去了一家邮局,把明信片给寄了。在邮政系统没落的年代,想找个邮筒(局)可真不容易啊!
待户外的暑气消散一些,与女友约了在步行街碰头。绕了一圈,我发现果然是地处繁华商业地区,步行街之外的大道车水马龙,临街的商铺人来人往,还有个地铁站。


这次再沿着维托沙步行街走,一直到尽头的圣日教堂。我们又见证了一场周末弥撒仪式。
傍晚出来活动的人更多,一家餐厅正在举行大胃王竞吃比赛,看着他们狠吃一口猛灌瓶装水的策略,等了一阵觉得太久,我们便离开了。走开大约几十米,身后传来一阵欢呼,应该是决出了胜负。我在小巷子里意外找到了一家精致的日料,吃上热腾腾的更为正宗的拉面。
之后,在步行街的纪念品商店入了一些玫瑰油,算是为保加利亚的行程作结。受行李额度限制,我买的不多。
我们都很想赶紧启程前往下一站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