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3欧洲行(17)保加利亚|沙皇之城大特尔诺沃

(2025-07-31 14:23:56)
标签:

保加利亚

大特尔诺沃

旅游

欧洲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通常来说,一座城市如果在过去曾担负过都城的历史角色,那么这座城市即便如今已面目全非,也仍然非常有看点。大特尔诺沃(Veliko Tarnovo)就是这样的一座城。

 

大特尔诺沃是保加利亚的三大古都之一,通常被称为“沙皇之城”("City of the Tsars"),位于扬特拉(the Yantra River)河畔,以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曾经强盛一时的巴尔干帝国的历史首都而闻名。12-15世纪是它的辉煌时代,保加利亚帝国的中心。

 

尽管我去过欧洲大大小小很多城镇,在看到大特尔诺沃第一眼时,仍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城市的独特性,首先就体现在地势上。扬特拉河在老城里蜿蜒曲折,拐了好几道弯,老城的建设主要依托河谷山势展开于三座山丘之上,分别是Tsarevets、Trapezitsa 和 Sveta Gora。Tsarevets是过去的权力中心,雄伟的保加利亚沙皇城堡(宫殿)、宗主教座堂均在这个区域,为厚重的中世纪城墙所包围。Trapezitsa在当时则汇聚了众多的教堂和以前贵族们的宅邸,现在只剩了废弃的堡垒遗迹。

从我们所住古建筑改成的小酒店,向河谷的对面望去,便是独树一帜的Sveta Gora。这个角度,它是如同舞台般的存在。进城那天临近傍晚,西斜的日光是天然的舞台聚光灯,正好照耀在阿森王朝纪念塔碑(Monument to the Assen Dynasty)上,它被茂密的闪着光芒的树林所簇拥,一直蔓延到山脚下,内圈是几乎环绕着它而流的河水,外圈是逐渐向上鳞次栉比的住宅建筑,就像是座无虚席的围观者的看台。只有一左一右两座桥可通往那舞台中央,令纪念碑和身后的建筑(State Art Gallery “Boris Denev”)显得卓尔不群,傲居高位,分外有气势。用描写人的话说就是,“骨骼清奇,气宇不凡”。

在大特尔诺沃的一日探索从古老的石板街道ul Gurko开始,皆因我们就住在半山之上的这条老街。这条老街契合了扬特拉河完美的弧度,早晨的氛围颇为清静,空巷少人经过,偶有小猫追随。向着沙皇城堡的方向慢慢走去,右手一侧便是峡谷的景象。

可能因为河谷水源的原因,大特尔诺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是人类早期定居的地点之一。12世纪末,保加利亚人摆脱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帝国,选择大特尔诺沃作为首都。曾经何时,其繁荣程度在巴尔干半岛仅次于君士坦丁堡。

 

在抵达沙皇城堡前,途中先后经过考古博物馆(Veliko Tarnovo Archaeological Museum)、大特诺沃图书馆、国民议会博物馆(Museum of National Revival & Constituent Assembly) 和一座地位显赫的东正教堂(Nativity of Mary Cathedral)。

我们本意是打算好好看一看考古博物馆的,但后来因为在沙皇城堡耽搁的时间有点久,也懒得再走回头路了。所以只是经过时入内了解了一下概况。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特地喊来懂英文的人接待我们,也给我们讲解了博物馆套票的购买使用说明。博物馆的庭院带有廊柱的平台,满是罗马雕塑,小而美,树上结满了嫩绿的小果子,可以眺望山谷景色。

相邻的国民议会博物馆正在进行修缮工程,所以关闭不对外。1878年,俄土战争之后,保加利亚大公国成立。这座建筑是1879年制定保加利亚首部宪法的第一次国民会议的举办地。大特尔诺沃再次被选为首都。

一梯之遥的图书馆刚开始被我们误以为是考古博物馆,因为也看不懂文字,导航定位也是这里。进去后怎么看都不像,问了人,才知道,图书馆居高,博物馆要沿台阶走下去几步。图书馆的大厅有着表现民族主义的壁画。

 

这个小小的区域显然是老城的文化中心,位居城市的主要街道。这才发现,大特尔诺沃的旅游指引路牌做得还是挺不错的,我们目前所在位置距离沙皇城堡很近了。

 

走入东正教堂内,满墙壁画令人瞠目结舌,顶天立地的人物画幅尺寸,我问了问能不能拍照,但不被允许。于是,我们绕到教堂外的平台,正好能望见河谷对岸的特拉佩其查要塞(Trapezitsa Fortress),现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应该是没有对外开放,我们驻足盯了好久,也没看到游人在那个山头出没。

 

再继续向中心的中心沙皇城堡进发,好不容易走到山脚下,因为天气炎热,已经玩兴大减。

 

暴晒了大半天,步行丈量山城大特尔诺沃,没在斐济晒伤,倒在这里胳膊被删除了两截颜色。这个最重要的景点沙皇城堡遗址,吸引了非常多的老头老太,拄着拐杖不辞辛苦也要颤颤巍巍爬到山头。大特尔诺沃所具备的天然防御优势、战略布局,在查雷维茨要塞(Tsarevets Fortress)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保加利亚王国历史上四位国王的居所。 

 

 

1393年,这座重要的要塞被奥斯曼军队围困了三个月,最终于7月17日被征服并被烧毁,保加利亚帝国就此灭亡。原来的沙皇城堡由王座大厅、城堡教堂和国王寝室组成,是14 世纪最大的城堡,昔日的辉煌只能凭借想象。中世纪期间,察雷维茨山的山坡上分布着住宅、工匠作坊以及众多的教堂和修道院。 考古学家发现了 400 座住宅建筑(按区域划分)、超过 22 座教堂和 4 座修道院。

 

 

途中遇见不少中国同胞,更是在最高处的升天教堂里,见识了一位引吭高歌(剧)的专业“老师”,末了向同行求证,“声效是真的好哈”。曾在短视频里刷到的景象,没想到亲眼目睹了。坐在教堂里,本来就热,感觉更烦躁了。

 

教堂内的壁画风格非常另类,冲击力很强。用异常夸张的超写实手法,扭曲的身形,展现残酷的战争。我坐在板凳上,抬头望了很久,要不是因为太热,可以待更久。看完壁画,我们便慢慢往山下走。

 

下撤的角度正好俯瞰大特尔诺沃的城市布局,更加觉得其地形实在太复杂了。

 

到了饭点,忍着饥肠辘辘,女友陪我去看了山脚下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1209年的拜占庭风格教堂Forty Martyrs Church,大约与这座城市同龄。教堂位于古老的Asenova区,于1230年专为庆祝沙皇阿森二世大败拜占庭帝国而建。曾被用作皇家陵墓,后来一度成为清真寺,只有最右侧的偏厅还依稀可见典型风格的红白条纹外墙。此处埋葬着本地过去的一位大人物(1192-1202)。

 

又重新回到来时的主路上,找了一家顺眼的餐厅推门而入。餐厅主营传统的保加利亚菜,大炖菜非常合我们的胃口。这顿饭又用掉了我们为数不多的现金,想着接下来还要付给包车司机现金,虽然我们很想找个咖啡馆午休片刻,但也只能走去商业主街寻找银行或者可提款的ATM机。通过Google定位,大概七百米外有一部。

 

走在主街道上,经过的建筑外墙不时也有壁画映入眼帘,风格上倒是和升天教堂里看到的类似。

 

没走多远,便发现了地图外的ATM机。顺利取到现金,我们便从喧嚣的主街道拐下坡,又重新回到了安静的老街上。我大概摸索出了规律,这些街道基本都是依山势平行而建的。

 

还剩点时间,我们自然是要去纪念碑看看。

 

 

阿森王朝纪念碑,为纪念阿森兄弟宣布定都大特尔沃诺而建。纪念碑的雕像刻画了保加利亚第二帝国的阿森王朝四位沙皇统治者; 伊万、彼得、卡洛扬和阿森二世。 每个沙皇都骑在马上挥舞着武器,而他们共同围绕着一把直指天空的巨剑。研究指出,保加利亚人祖先来自中亚,据信早期的保加利亚君主,是以“可汗”作为称谓。而“沙皇”的称呼,并非俄国独有。当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西蒙一世于913年取得对拜占庭帝国的决定性胜利后,开始使用沙皇的称谓,随后的所有继承者皆沿用此称谓,直至1396年保加利亚被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878年,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土耳其统治,首位君主亚历山大一世采用大公称谓,但当保加利亚于1908年完全独立后,他的继承者斐迪南一世再次恢复沙皇称谓,且一直至1946年帝制结束。

 

纪念碑的身后,是一座美术馆。我们浅浅地走了一遍,除了一个印象派展览外,多是本土画家颂扬主题和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

 

 

回到酒店,再望一眼这河谷。等于我们走了一个完整的闭环,重新回到起点。

 

没多久,车到了,我们将行李陆续装车,跟友好的店家Paul道别,继续我们在保加利亚的旅程。

 

 

午后三点出发,往索菲亚的路途大约要4个小时,而保加利亚的公路风景非常沉闷,远不如罗马尼亚般风景旖旎。我们都昏昏欲睡,尽显疲态。到达索菲亚已经是七点多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