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三日(1)

(2025-07-03 16:08:51)
标签:

旅游

甘肃

敦煌

鸣沙山

西安出发

 

西安飞敦煌的航班非常早,是真的“起得比鸡早”的那种早。大清早6:10的起飞时间,即使住在机场酒店,4:00也得起床了。

 

次日一切按计划进行,我们分两拨陆续抵达航站楼,顺利登机。但就在快飞抵敦煌时,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机上广播“抱歉地”通知大家,因为敦煌沙尘暴的原因,不得不备降嘉峪关。至于嘉峪关的复飞时间,暂时没有。只说什么时候沙尘暴平息了,什么时候能飞,住上一晚甚至几晚也是有可能的。

 

 

8:18左右降落嘉峪关机场,原本这个时间能到敦煌了。所有人都需要下机,其中有四位乘客取了行李,直接坐小车(好像航司可安排)走了。我查了地图,此地离敦煌不远,大约4个多小时的车程;当下盘算一番,并不着急进行下一步,姑且等等看。

 

嘉峪关机场比较小,转机厅可活动范围不大,我逡巡一番后,看中了一家餐馆,带V去吃了手工饺子和手擀面——大姐自己做的,可太香了!耐心等待通知时,我一直在刷xhs,获取敦煌当地的即时情况——沙尘暴大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大概等到11点,复飞的希望基本覆灭,因为航空公司开始放饭(发泡面)了。大家情绪稳定,纷纷排队领了碗面,找地方接上开水,进入优哉游哉的泡面程序。

 

可才5分钟吧,不少刚领上泡面的人,包装都还没揭开,有的刚倒进调料——这时广播突然通知大家,可以登机了。于是,那场面自带喜感,只见大家一阵手忙脚乱,三下五除二也顾不上烫嘴了,一顿西里呼噜,围着垃圾桶就开干了。

 

心情如同过山车般大落大起。我和V面面相觑,又看了看手里攥着的雪糕——还好是雪糕啊。

 

 

飞抵敦煌

 

11:34从嘉峪关机场重新起飞,于中午12点三刻抵达敦煌机场。这就叫“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好在这沙尘暴还算给面子的,没让我们滞留在嘉峪关,还教我们借机欣赏到了巍峨的昆仑山脉。

 

 

从下降敦煌机场到酒店,这一路都是沙尘暴肆虐过的痕迹。机场上空的能见度还是较低的,黄沙蒙蒙,进入市区后稍好些,但照当地人说法,空气里还在飘着土。我们一行是“风尘仆仆”地抵达了敦煌。

我印象中曾在沈阳和北京经历过沙尘暴,人无法在户外走动,太阳被遮住透不出光线,地上刮小旋风,黄沙吹得人都睁不开眼睛,不能说话一张嘴就吃进沙子,灰头土脸的。人在室内也得看密封程度,窗户得是双层的玻璃,否则也会钻进细小的沙子。

约的酒店接机因航班延误加上沙尘暴来袭,一早撤了,留了一个工作人员指引我们上了一辆市区酒店循环线大巴。我想机场离市区很近,20分钟车程而已,也就因势就变了,没再另外找车。反正下午能不能外出活动也看老天的造化。跟车的导购(游)殷情地介绍旅行社的一日游路线,我顺手接过小册子。

入住酒店后,我趁午休时研究了一下,东西线都是成熟路线,但这玉门关和阳关的景区设置,简直就差把“围起来敛财”几个字写明面上了!就是把入口设在很外围的地方,离重要的核心遗址步行至少2公里起走断腿的距离,中间再塞上一堆人造复古景观和商业大街。在不够资格价格上档的门票基础上,叠加上价格不菲的观光电瓶车费,令总价畸高,而且玩起来很累(《新京报》刚巧也发布了一篇文章《大门越建越远,景区别总想着靠摆渡车收割游客》)。不想当冤大头,咳,不去了!

酒店赠送的一堆东西里,杏干茶的味道我蛮喜欢的,而V更喜欢骆驼公仔。

 

午饭(下午2点)就近吃的,那时还没看《唐朝诡事录2》,否则必将沙州流传至今的美食好好对照一番了,比如大漠风沙鸡和李广杏。此行敦煌的第一顿,我斗胆试了一下沙葱,原来除了名字带葱,其余跟葱毫无关系。吃起来更像是清淡的韭菜。而敦煌特产之一的李广杏刚好是这时的当季水果,与一般绵软的杏子口感大不同,吃起来有点爽脆,出乎意料的沁甜如蜜。

游鸣沙山

第一次到敦煌还是在2001年,一晃已然23年。那时趁出差新疆的周末,我独自一人从乌鲁木齐先坐火车到柳园车站,再坐2小时小车到的敦煌。那次的遇贵人经历被写成了《万物终归于尘土》系列。

记忆里的敦煌小而无物,今日已是改天换地。

下午五点多,天气似乎好转,清朗明亮。夏季白天长,离天黑还早。于是,叫了一辆车,往鸣沙山去。鸣沙山的门票自购买日起三天内有效。因而这趟敦煌行,鸣沙山总共去了两次,从小试身手到主动探索,以V的递进式感受而为之。这项活动对于她而言,充满了乐趣。

临近景区中门,已有骆驼队伍与机动车并肩行进在前往景区的道路上。待进了鸣沙山景区,那现场感受远比视频画面更为震撼:陆空三维立体繁忙,就像观看一部叫人目不暇接的大片。一千头骆驼集结成队蜿蜒穿过沙丘,并在红绿灯前停下等待指令过马路;滑翔机则在半空中发出巨大的声响,从遥远的对面变成眼前轰然的巨兽;观光车载着游客一拨拨抵达月牙泉,化身为数不清的西域公主和敦煌飞天,散落在黄沙间。一时间,我竟分不清这究竟是赛博朋克穿越到了开元大唐,还是古代穿越到了未来。 

 


遥想当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的鸣沙山,如今变得轻而易举——三条稳固的沙梯直指山脊,让人如履平地,轻松可至。上山半小时,下山五分钟。没穿鞋套的我们,两只鞋倒出两斤沙来。V问我:“你是不是觉得你的鞋子里有一整个沙滩?”而没穿鞋套爬沙山的后果就是——时隔一周,回到家里,鞋子里还有沙子,绵绵不绝的沙子。

从山腰上望去,月牙泉被仔细镶了灯带,在夜色中闪烁。据说需要人工引流,来维持水量,确保风景依旧。很难说变得更好或者更坏,时代在变,审美也在变。


匆匆和鸣沙山打了一个照面,晚8点半离开。这时见到好多年轻人满脸慌张,竟才刚飞奔而至检票口进场,那无数的飞天在奔跑时裙裾飞扬,富有动感,霎那间竟如此生动跃然。我方才知道鸣沙山月牙泉星空音乐会每晚9:30上演,直到这个夏天结束,而8:30是最后的入场截止时间。

于是,相逢不如偶遇,隔日又去鸣沙山,舍命陪我V。没想到的是,晚上7点等她上完网课,压根打不到车去鸣沙山。加钱拼车都尝试了,生生站路边等了半小时无人响应。等到7点30无望,横下心走去公交站打算坐3路公交车(50分钟),也做好无法入场的心理准备(20:30关闸),疾走半路有辆车下客,立马拦下,司机不想去,嫌堵车,我奉送一堆好话加双倍车资搞定。打车不堵车15分钟,总算赶上了,司机说给20元就算了,我还是坚持给了双倍。

又见鸣沙山,我可没力气爬,排队硬等沙梯。眼见V几步就上去了,消失在了人海,到底还是年轻。这回沙梯等得久,足足一个小时,走走停停,我真不懂前面的人为啥那么慢。等我终于上到顶部,天都黑了,错过日落,踩着点音乐会(9:30)开启。现场DJ讲得清楚,没有歌手演唱,就是纯播歌,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歌词放大打在对面的沙丘上,大家就跟着唱。万人大合唱的现场气氛很好,可惜我不再是年轻忘我的那个。我也只会唱一半的曲目,什么《后来》《再见》《潇洒走一回》这些。小朋友说,我倒是想听音乐会,但放的歌(太老)我都不会唱,那就没意思了。


山顶待了一小会儿,我和V就开始往下走,就怕结束时人多难散。越降到山脚下,越是人多,几乎没处落脚了。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几次快摔到别人身上。


大概10:15全部结束,我们是听着《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排进观光车的队伍的。人挤人,但秩序还算好的,等观光车的时间太久,大批的游客干脆步行走向出口。这时开始无人机表演,图案挺好看的,站在高处的视角应该更美。烟花不是每日上演,今年也只一场是为某企业赞助的某项活动。

图片来自网络

 

出了景区门口,基本打车无望,还好市里组织3路公交车加班加点运营疏散人流,边排队边就扫码支付了票钱。我们还是头几批出发的车辆之一,而通往市区的路堵车堵到绝望,中间不停靠也花了40多分钟,艰难地回到了市区(敦煌夜市)。听说,这音乐会要从6月开到9月,夜夜如此,难以想象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的游客至完全清场,有多少工作人员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连轴转的这些工作人员该有多辛苦。

我们又再打车回到酒店,此时已近午夜12点。筋疲力尽。 

我问V,鸣沙山和莫高窟,更喜欢哪一个?鸣沙山,好玩,要再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