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2023-10-27 18:59:23)
标签:

库车

旅游

亲子游

新疆

克孜尔千佛洞

分类: 带孩子旅行:国内

司机建议我们先在库车城里玩,后去千佛洞,千佛洞看完直接往下一站。我没同意,坚持早上9点出发先去千佛洞,10点进景区,回来正好中午在库车吃中饭。克孜尔千佛洞每日接待人数有限,担心受疫情影响,我提前数月就在公众号“龟兹研究”预约了时段和参观名额。主要这个地点也是我惦记很久的,机会难得,必须遂愿。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去往拜城县,要沿独库公路走一小段回头路,然后再拐到省道307上。整段大概开了约1小时,直到看见戈壁滩上竖起的“克孜尔石窟”大门。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是维语“红色”的意思。由于石窟建在红色山体断崖上,因而得名。古代这里属“龟兹”(qiu ci),唐代安西四镇之一。接近八个世纪的营造,克孜尔石窟是龟兹石窟中规模最大,保存壁画面积最多的一处石窟群,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

脉络分明的红色岩体横亘前方,眼看快到石窟所在了,沿一段白色岩体又绕了几个弯,像是一段屏障,这才展露出一片绿洲之地。想必这石窟真身便藏在这绿洲之中,真乃宝地。传播佛法的僧众就是经由中亚,继而从这片西域的土地进入中原地区。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来到大门口,查验身份证取票,没查是否预约。V得了一张特别好看的门票,取材于石窟壁(第171窟)画上的图像——大鹏金翅鸟,她仔细收好作了书签。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从大门进去,且得走上一会儿,经过一段白桦林大路,才能见到整个石窟岩体在面前完整铺开。有趣的是路边还有个无人看守的瓜摊。眼看旅行团压近,我们几乎是小跑着赶到了石窟脚下,想赶在他们涌入前好好欣赏。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尊默默守护石窟的雕像,十六国时期最著名的译经僧鸠摩罗什。他是龟兹人,龟兹王的外甥,一生辗转西域、天竺、凉州、长安,如今流传最为广泛的《金刚经》汉译本即出自他的手笔。

工作人员示意我们稍候,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所有包和相机都要寄存;允许带手机入内,可以拍照但不能录像,禁用闪光灯。编排了一对陌生夫妇一起临时拼凑了一个小团,给了一张手写的数字号。接下来参观洞窟我们就以小团为单位,每个窟团进团出,以减少对石窟壁画的损害。

 

鉴于当日所开放的洞窟分布位置,和那对夫妇商量了一下,就先从最高处的石窟开始吧。抬头一望那台阶,都有点腿脚发颤。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石窟是公元3-9世纪开凿的,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佛教石窟群,影响广泛,较敦煌石窟更早。据资料记载,石窟总体走向呈东西向,绵延约三公里,分为四个区域: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1953年正式编号的石窟是235个,1973年新发现一个石窟,编为新1窟。因加固克孜尔石窟岩体修缮工程的需要,于1989年清理出10个被沙土掩埋的洞窟,1990年又清理出23个洞窟。现总共有编号石窟269个。尚有一批未编号洞窟和埋藏于地下的洞窟,洞窟总数近400个,数量非常庞大。克孜尔石窟展现了新疆伊斯兰化之前的佛教世界。

但因为佛像是泥塑的,经历风化、地震和人为破坏,几乎全毁,唯新1窟内的泥塑彩绘涅槃佛像是目前新疆境内唯一的一尊。所以,虽名为“千佛洞”,但如今只能欣赏相较保存较好的壁画,这也是克孜尔石窟最珍贵的遗存。当年被盗走的佛像和壁画比较多藏于德国柏林的博物馆内。2014年,克孜尔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当日对外开放的石窟仅仅是凤毛麟角,按我们的参观顺序,依次为:第8窟(十六配件者窟)、第10窟、第27窟(多龛窟)、第32窟、第34窟(思惟日神窟)和第38窟(伎乐窟)。

 

每个窟均设有一位工作人员,在我们小团所有人进入后,关门展开讲解。待我们出窟后,迎下一个团进入,如此往复。据讲解员介绍,克孜尔石窟修建的形制大致可分为四类,根据其修建的形制不同,承担不同的用途。塔庙窟,窟内竖一塔柱,或单室或前后双室,各壁开窟造像,可绕塔礼拜。大像窟,在正壁设一躯高大立佛,左右壁上下分置坐像。方形窟是普遍的佛殿样式,日常诵经礼佛。僧房窟用作僧人起居室。克孜尔石窟的壁画题材主要是与释迦牟尼有关的种种事迹,包括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等,多达上百多种。

 

我现场边听边打字,快速记录了一些关键词(蓝光是讲解员的手电筒照射)。想着以后有时间可方便查阅资料予以深入了解。

 

8号洞,展现佛教中的须弥山景象。在石洞后室,有一卧佛。释伽牟尼 涅槃台 飞天 成双男女 天象图 大鹏金翅鸟 日天 太阳 立佛 风神 月天 月亮。所绘“龙王守护”,是说释迦成佛后在河边静坐。忽然,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河中有一龙王,名叫目真隣陀,担心佛陀受到侵害。于是,他来到岸边,以蛇躯缠绕佛身,为佛遮风挡雨。在佛的教导下,龙王接受了三皈五戒,成为了“畜牲”中的第一位优婆塞。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9号洞,关闭。

 

10号洞, 韩乐然烈士资料陈列展。该洞窟建于公元五世纪,是僧人生活房窟,供僧人打坐,有窗和排烟装置,并固定壁炉保持其稳定性。韩乐然是考古学家,于1946年考察克孜尔石窟。1947年酒泉上空飞机失事去世,被追认为烈士。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27号洞,建于公元五世纪,七世纪改建。全洞共有89个大小龛,原来有佛像,未能保存下来。主要是由于风化和地震。1400多年前的壁画,使用凹凸晕染法,原来的朱砂(红色),铅丹氧化变黑(现在),而绿色则是用绿铜矿,蓝色用的是青金石。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32号洞,用于拜佛礼佛的洞窟。砂岩体的洞窟,窟内佛像均已自然风化掉了。壁画上还绘有很多故事,包括印度的须弥山,描绘了释伽牟尼替兄弟提布拉多挡巨石的故事,能看到释伽牟尼被巨石砸脚上流血。这是韩乐然发现的第三个洞窟。其他故事还有 佛渡厄牛、小儿撒花供养佛。绘师们将洞壁划分成许多的菱格,在菱格窄小的空间内,用最少量的人物和衬景,将一则复杂故事的情节表现出来。众多的菱格依次排列,因而克孜尔石窟也被誉为“故事的海洋”。从这个洞窟,展现克孜尔石窟独树一帜的犍陀罗、印度风格。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34号洞,摆放了不少壁画复制品,而大部分的原壁画存放在德国的博物馆。天然矿物质作颜料,白石膏、青金石是从阿富汗搬来的,因此历经千年仍存有颜色。后室原有一尊卧佛,头朝东脚朝西安置。牧羊人烧火做饭,熏黑了墙壁。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38号洞,建于公元七世纪。描绘了音乐家的美梦,一男一女,身戴璎珞,手举托盘,演奏乐器。能见到的乐器种类有,排箫、五弦琵琶、阮咸、里拉(西亚乐器)等,说明当时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和交流。释伽牟尼讲经说法的场景,可惜面部被毁,佛像/头被外国人切割带走。菩萨 披帛 听法。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这么一圈转下来,在全部对外开放的洞窟里,属38号洞和8号洞的壁画内容最为丰富、最有看头,而两者之间38号洞的形象则最为生动。在题材内容方面:龟兹佛教一开始就遵循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同团的那对夫妇心猿意马,可能感到索然无味,早就不知踪影。我便爬回最高一层,重看第8窟。讲解员也不赶我,反正游客不多,难得有我这般喜爱的,容我将那壁画细细看了个遍,又留影纪念。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有点不舍离去,忍不住窥探了途经的几个标记了的洞窟。

 

告别石窟前提取寄存的包,简陋的柜台展示的纪念品不多,还是数十年前版本的明信片。尽可能贡献了一些绵力,抱走了一大本厚厚制图精美的画册、几张明信片和以壁画为题材的冰箱贴。

 

透过木窗或者岩石缝隙,只有空空荡荡的历史尘埃在飘。

 

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大美新疆(九)|访克孜尔千佛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