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魔幻伊斯坦布尔|站在圣索菲亚回望千年

(2015-09-21 14:30:42)
标签:

旅游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圣索菲亚

分类: 带孩子旅行:欧-美-大
魔幻伊斯坦布尔|站在圣索菲亚回望千年

在能看见金角湾的天台餐厅和红嘴海鸥共进早餐,就着一杯土耳其茶,一直坐到11点。

然后退房,搬去一桥之隔(加拉塔桥)的苏丹艾哈迈德区(Sultanahmet),为的是步行就能抵达圣索菲亚大教堂(Haghia Sophia)和蓝色清真寺。下午原本打算先去就近的苏丹皇宫,不想才迈出门,就反了方向,一不小心就暴走了三个区,所以一路穿过了大巴扎外围,竟出其不意绕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边。既来之,且安之,干脆就买票进去了。

魔幻伊斯坦布尔|站在圣索菲亚回望千年

其实,关于圣索菲亚大教堂,我最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在土耳其这个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有着这么一座影响深远的基督教堂?——旅行对于我而言,真的算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一个方式。走过的这些国家,世界历史将它们串联起来。

伊斯坦布尔,在大约2000年以前,并不叫伊斯坦布尔这个名,而叫拜占庭(Byzantium)。这个名字源于希腊神话,传说是古希腊海神的儿子Byzans所建。彼时也还没出现土耳其这个国家,当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为了方便管理庞大疆土的帝国,一番实地考察之后,相中了东方的拜占庭,在公元330年迁都至此(新罗马)。后人因尊君士坦丁之名,将此地改称作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在此后一千年内成为拜占庭帝国(The Byzantine Empire,即东罗马帝国,相对于古罗马帝国而言的的国都。

在我的亚美尼亚游记(独树一帜的亚美尼亚教会)中提到过,亚美尼亚在公元301年立基督教为国教,而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他在公元313年颁布《米兰赦令》,令基督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而在其身后多年,基督教在公元392年成为罗马国教。君士坦丁在位期间,公元360年主持修建了一座基督大教堂,但不久被毁。之后,狄奥多西二世于公元415年在原址重建教堂。

公元532年的尼卡暴动(Nika Revolt),令大教堂完全焚毁。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遂下令,在教堂原址之上,以“神圣智慧”为名,建造气势恢宏的圣索菲亚大教堂,终于公元562年建成。查士丁尼不禁自夸:“所罗门!我已超越了你!”(所罗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一代帝王,耶路撒冷第一圣殿的缔造者

之后的千年里,圣索菲亚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公元1453年奥斯曼帝国崛起,奥斯曼人征服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Sultan Mehmet II)下令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为伊斯兰之城,实现了古兰经中君士坦丁堡必将落入穆斯林之手的预言。苏丹命令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移走祭坛、造像、器皿,以灰泥覆盖马赛克镶嵌壁画,代之以星月和古兰经读经台、圣龛,加盖宣礼塔。

步入大厅,目不暇接,层次分明,甚为壮观。教堂内石柱多达107根,来自雅典和以弗所地区,柱身加了金属环扣以防开裂。

最为醒目的是阿拉伯字大圆盘,分别写着真主阿拉、先知穆罕默德、四位哈里发以及穆罕默德两个孙子的名字,是19世纪伊斯兰的书法大家所写。而再仔细观看,能发现教堂壁画的主题都是和基督相关的情景,特别是在后堂的拱肩位置还可见到天使长加百利及米迦勒的马赛克镶嵌画。“真主阿拉”圆盘和圣母抱婴壁画,两教象征物同处一个屋檐下,令人称奇感怀,也只有在伊斯坦布尔了。

尽管后人试图让两者平衡,但清真寺的装点特征更为明显,尤其是朝向麦加的圣龛。在大厅地面,有一块以彩色大理石装饰的地面,誉为“世界的肚脐”,也就是世界的中心,历任苏丹在此加冕。有趣的是,在此之前,圣索菲亚则是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座堂,拜占庭皇帝加冕典礼仪式的首要场所。

由于内部正在维修的缘故,我们没能登上二楼参观,实乃遗憾。

在大厅里静静坐了好一会儿,直到最后关门才不舍离开。

魔幻伊斯坦布尔|站在圣索菲亚回望千年

慢慢在苏丹艾哈迈德广场踱步,经过德皇威廉喷泉,回望千年,这里原是君士坦丁堡的圆形大竞技场(Hippodrome)。而不远处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则是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中心。大皇宫(Great Palace)连同前两者构成了君士坦丁堡的最核心地带。

竞技场完全仿照罗马斗兽场的式样而建,场内分布着许多立柱,为城中最盛大的庆典活动而建造。今天我们只能凭借至今仍耸立在广场上的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古方尖碑(Egyptian Obelisk)、残缺的君士坦丁纪念柱(Constantine's Column)和青铜的蛇柱(serpentine column)来想象往昔的宏大场面。据载,竞技场的看台可同时容纳上万人观赛。


君士坦丁堡盛世如此富有,多少势力觊觎它的财富。不光彩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令原本属于君士坦丁堡大皇宫的四匹鎏金铜驷马雕像被抢夺运去了威尼斯,作为战利品安放在圣马可教堂的上面。大皇宫遭到洗劫,君士坦丁堡元气大伤,再也没能恢复,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竞技场已成一片废墟。今天,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的范围,都大致相当于已消失的竞技场。


拜占庭帝国的星象学家曾预言,君士坦丁皇帝将不会战败,除非满月给他以预兆。在1453年5月拜占庭帝国气数将尽的前一夜,夜空中出现月食,满月的形状变成了新月(伊斯兰教的象征)。次日傍晚日落时,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巨大穹顶发出红光,仿佛不断上升的血浪四处蔓延。这些现象预兆帝国即将灭亡,守城军民士气衰落。这之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Mehmed the Conqueror)骑马穿过君士坦丁堡城,来到圣索菲亚大教堂前,伊玛目对着教堂念诵古兰经......

漫漫历史长河流淌,圣索菲亚在拜占庭帝国时期是基督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被改建为清真寺,到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它不再担负宗教功能,而成为了博物馆,之前被灰泥覆盖的基督教壁画得以重现天日。唯一不变的是其名——“神圣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