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城市——伊斯法罕3

标签:
旅游伊朗伊斯法罕 |
分类: 和小伙伴的旅行:国外 |
(三)
这天的行程实在精彩纷呈,回想起来,都不能简单用“精彩”二字来概括。可以说,在多年的旅行经历中,大多数的日子都不及这天一半有趣。我们遇见了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儿,见识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这座城市的和睦相处,我在拼命赶游记的缘故,不容细说,有机会之后慢慢讲。
行程安排是这样的:Jameh Mosque(星期五清真寺)- Imam Square(Imam Mosque, Ali Qapu Palace)- Bazar-e Bozorg(大巴扎)- 某家澡堂子改造的餐厅 - Vank Cathedral - New Fire Temple - Shaking Minarets - Ateshkadeh-ye Esfahan (Old Fire Temple) - 酒店 - 当地人家中做客
前头说过,几乎每个穆斯林地方都有一座星期五清真寺,伊斯法罕也不例外。而且,星期五清真寺是此地最古老的一座清真寺,已有800年历史,也是伊朗占地面积最大的清真寺。从出租车上走下来,看到的第一眼,外观是那么地残旧破败,毫不起眼,以至于我们怀疑是否值得一来。当我们迈进同样简陋不堪的大门,这才感受到它时光倒流般惊心动魄的美。在一路看了那么多有着繁复马赛克拼砖的清真寺后,我们多少有了些审美疲劳,因而这座清真寺以它不动声色的朴实肃穆,不着彩调的本色,不露痕迹的光线运用,让我们流连忘返,极其享受。就如同一般清真寺会有的“春、夏、秋、冬”四座不同方位的大殿,星期五清真寺更是以色彩和花纹将冬天的萧瑟凋敝一直演绎到夏天的繁华似锦搬上了建筑体的内壁。我们都更喜爱原色的部分。
在寺内以及寺外,我们又看到了巨幅的布画,估计和宗教故事有关,只是主角一身黑衣却刻意将脸部遮掩,有时是黑布,有时是一个发绿光的球体,实在有些瘆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待考。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伊玛目广场,继续我们昨天未完的景点。伊玛目清真寺是皇家清真寺,修了25年之久,气势上那自然是不用多说的。阿巴斯一边捷报频传,一边将掠夺来的财富投在这座清真寺的建造上。在大殿的正中央有块方形的石头,人站在这个点上说话,会产生回音的效果,就像有了个扩音器,将声音扩散传播出去。据说阿訇在这里讲经,寺外广场上朝拜的民众也能听得一清二楚。我在这里RP指数爆灯,才跳完一段骑马舞,拍照的时候,有管理员主动走来给我讲解原理,演示大厅回音,还即兴为我们清唱高歌了一曲,听得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如同教堂里的唱诗班,一样的宗教魅力。动听的歌声回响在整个清真寺上空。我有录音,太美妙。
阿巴斯用来阅兵或观赏马球的宫殿是Ali Qapu Palace,以伊玛目阿里命名。共有六层楼高,我们气喘吁吁地爬到最高一层,来到耳目一新的音乐室,这才不虚此行。镂空的乐器形状设计相当别致,不仅十分美观,而且营造了很好的共鸣效果。表面上看起来像是金属的,实际却是木头做的。而波斯建筑师对光影的运用,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我们沿着巴扎去寻有着五百年历史的一间浴室,几近废墟,经过主人长达10年的修缮,变成今日华美的波斯餐厅。不枉我们不辞辛苦,问了旅游警察、巴扎小贩、航空售票员、客栈前台......几经折腾,好不容易才找到。先四下里参观拍照,然后才坐下来享用美食。款式不多,悉听主人推荐便是。
饭后赶往亚美尼亚人聚居区(Jolfa)的Vanke Cathedral。基督教堂带有清真寺的马赛克砖,内部画满了圣经故事。还好出来前看了点资料,否则对只有一个头部的天使形象,会只剩了惊恐的感觉吧。基本上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教堂的对面是一个小型博物馆,主要是记录和控诉亚美尼亚人遭到大屠杀,其中一批人逃亡到伊朗的史实。刚巧我读了《灯,我来熄灭》这本书,书中也是这个历史大背景,不至于参观时一无所知。(很快有机会去亚美尼亚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这部历史就留给亚美尼亚游记再说好了。)